第378章:李長安的手記-《逍遙小儒仙》
第(3/3)页
終于在沒有文箓的情況下,硬生生用文氣凝練出了本命文法篆字。
“只要一切順利,最遲明年,我的所有文竅就能全部點亮,屆時《大周天玄法》邁入七品圓滿。”
“沖擊六品,再無阻礙……”
李長安睜開眼,看向屋頂,
“至于武道,修為境界雖未變化,但肉身體魄卻在內丹的淬煉下,不斷提升。”
“根基越發渾厚強盛。”
“只可惜,《百刀圖》中的刀意雖然熔煉了一些,但卻并未再出現強大招式,反而成為了四式刀法的養分。”
“殺意修行也陷入了停滯狀態。”
“是因為……太久沒殺人了嗎?”
“現在的戰力,依然被困在六品巔峰層次。”
“想要突破橫跨四個小境界的桎梏,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天階天驕之上,到底是什么?”
就在李長安沉思的時候,一陣敲門聲打斷了他的思路。
“叩叩叩……”
“參議大人。”
“進。”
進來的,是薛世清。
作為十八名得到贈詩的官員中,最早和李長安有接觸的人。
薛世清的表現可圈可點,已經被提拔到了主事一職。
“大人,這是今日的匯總卷宗。”
薛世清抱著一沓卷宗放在書桌上。
李長安點點頭,把眼前的東西放到一邊,翻開卷宗。
“大人,我們明日是去宛川府城,還是直接去下面的郡縣?”
薛世清輕聲問道。
李長安邊看卷宗邊說道,“先去府城。”
“明日所有鎮撫使,還有大部分主事司務,都會先到宛川府城碰面。”
“要對過去的大半年做一個匯總。”
“另外再對未來做詳細的部署安排。”
“我們看似走了兩府之地,但也只是實地勘查,還需要從整體方向上再做梳理。”
“南方三府這么大一片土地,最終要形成一個整體,互相有分工,互相有配合,這樣才算把賑災做到路子上。”
薛世清將李長安說的話牢牢記在心里。
半年多來,跟著李長安的時間越長,他越能體會到這位參議大人行事之中蘊含著的道理。
看似諸事繁雜,甚至兩個縣之間的農耕之事完全不同。
但總能有條不紊地將其一一解決。
好似庖丁解牛,頗有治大國如烹小鮮之感。
薛世清視線落在桌邊的一張紙上,目光掃過,頓時咳嗽了幾聲,像是被口水嗆住了。
李長安聽到動靜,抬頭看過來。
注意到薛世清看了自己剛剛寫的那個故事,笑著問道,“如何?”
薛世清臉色瞬間漲紅,“這……這個……”
“沒事,你盡管說。”李長安放下手里的卷宗,示意薛世清別緊張。
薛世清猶豫躊躇了片刻,才磕磕絆絆說道,“這故事關鍵便是那一副對聯。”
“只是未免……太……太過……粗俗。”
李長安啞然失笑,“這種故事大多流傳民間,可沒有那么陽春白雪。”
“看起來不覺得頗有意思嗎?”
“狐妖都會吟詩作賦了,反觀讀書人卻讀成了書呆子……”
“至于那副對聯,對仗工整,精妙絕倫,尤其那個‘挑’字,嘖嘖嘖……”
薛世清面色漲紅,再次劇烈咳嗽起來,“咳咳咳……”
李長安哈哈大笑,搖頭說道,“算了,不逗你了。”
“這種下里巴人的故事,我留著到時候送到勾欄里去講。”
薛世清扯了扯嘴角,“大人,就沒有稍微不那么……的故事?”
“如果盡是這種,下官擔心會污了大人的文名。”
“有啊。”李長安挑了挑眉,“我這里還有一篇《聶小倩》,可為經典。”
薛世清聞言,眼睛頓時一亮,“能被大人稱之為經典的故事,必定足以傳閱天下。”
“您寫了這么多民間故事,可是想編撰成冊?”
李長安把桌上的東西歸置好,點頭道,“不錯,名字我都想好了。”
“等我寫完,回頭送你一冊。”
薛世清抱拳行禮,“下官先行謝過大人,不知此書是何書名?”
“《聊齋志異》。”
李長安提筆蘸墨,
在紙上寫下四個行書大字。
——————
注:《百家宴》,取自鄭燮所寫的《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內容不變,改了詩名。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