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大基建戰略-《逍遙小儒仙》


    第(1/3)页

    衙署內,頓時雅雀無聲。

    雖然不相信位高權重的鎮撫使,憑借真才實學就能被選上。

    但至少心里還是存了些念想。

    萬一自己的見解能夠被鎮撫使大人看上,哪怕做一個參議也好。

    在場眾人皆是各衙司主事官員,都有治理一方的經驗。

    誰又甘于人后?

    李長安在其中毫不起眼,但也讓眾人都艷羨不已。

    這么多人,只有他沒有官位在身,很明顯白鹿書院在后面出了力。

    而且戶部本就是白鹿書院在暗中執掌。

    所以無論李長安寫了什么,最后肯定會成為南巡鎮撫司中的一員。

    關鍵看是主事還是司務罷了。

    即便只是司務,那也是南巡鎮撫司的司務,位等從六品,南方三府之亂解決之后,必定可以再往上進一步。

    李長安知道自己一定能被選上,所以也沒那么多心思。

    翻看著南方三府的卷宗,那些觸目驚心的死亡數字,就像鐵鉤子一樣,勾動著他的心。

    既然要前去賑災,哪怕在里面只是濫竽充數,說不上什么話,也得為這些百姓想想辦法。

    這是李長安現在唯一的想法。

    南方三府。

    云遙、陽翟、宛川。

    三府問題各不相同,分散到下面郡縣,更是項目繁雜,千頭萬緒。

    原本的三府之地,百姓溫飽尚能解決,但重大水患之后,三億百姓的活路徹底被摧毀。

    李長安率先在紙上寫下三個字,“衣”、“食”、“住”。

    這是百姓眼下最先要解決的問題。

    李長安陷入了沉思,不時在紙上寫下眼下官府的困境。

    “賑災糧不足”、“重建工程進度太慢”、“匪患頻發”……

    接著又另起一行,鄭重寫下幾個字,“未來發展方向”。

    遇到問題解決問題,但又不能光看眼前的問題,而要看到以后。

    否則哪怕這次把南方三府恢復原樣,未來再來一次水患,百姓又要付出慘痛代價。

    著眼未來方向,解決現在問題,才是良策。

    李長安對身邊的知事說道,“麻煩幫我找近兩年三府屯田清吏司卷宗、路渠修繕卷宗、還有農耕賦稅卷宗。”

    知事點點頭,立刻讓手下衙役去找。

    很快,三部共六冊厚厚的卷宗,被衙役搬了過來。

    此番動靜,頓時引來其他官員側目。

    見是李長安所為,紛紛不屑搖頭。

    沒有治理一地的經驗,現在裝模作樣,又有何用處?只不過徒惹人笑罷了。

    卷宗上的東西實在太多,太過繁雜。

    李長安原本想先看一看三府之地的大致情況,看能否梳理出一條合適的發展路線。

    但這種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找出來的,還需要實地考察才行,光看卷宗并不準確。

    李長安看著自己寫下來的問題。

    繼續往下延伸。

    衣從何處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