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4章 立春、钱家村、周家村-《红楼大名士》


    第(2/3)页

    贾芸满意的点点头,带头步行往村子里走去。

    小路蜿蜒,田间的野草冒着嫩牙,昭示着春天来临了。

    钱家村依山而建,村里有许多的杨梅树,四五十户民居错落有致,散布在一个小湖周围,湖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

    还在田间参加春耕仪式的村民,发现贾芸他们的去向,顿时跑到里正和村正那里汇报了消息。

    里正略一沉吟,就劝说村民继续春耕仪式,他则请示甲长,汇合村里的耆老等人,一同前往钱家村。

    朝廷利用老人管理乡政,由来已久。

    耆老是地方上有名望、年高有德的老人(这里是指年纪大的男子)。

    利用他们在乡村的威望和经验来辅助知县治理乡政,也是对代表皇权知县的权力补充。

    这里要说的是,被朝廷指派的老人有皇权赋予他们可以直接面圣的特权。

    但在日常的生活中,其主要任务还是协助知县做好本地俗事的处理,能不惊动知县是最好的。

    为什么呢?

    因为交通、通信、政府部门内部架构等原因,知县虽然代表皇权,但其精力有限,根本做不到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故而,许多民事纠纷,如:田地、房产、婚姻、打架斗殴、债务、偷盗、私宰耕牛、损坏农具庄稼等等。

    在宗族盘根错杂的乡村,一般都由这些老人出面协调解决。

    当然,并不是说民事纠纷的官司就不能在县衙大堂上去打。

    除非遇到民事纠纷闹大了,或出了人命,或有暴乱的迹象,或者当事人对“老人”处理的结果不服,想要上诉的。

    才会击鼓垒堂,由知县出面审理断决。

    贾芸见里正等人过来,让他们上前说话。

    贾芸先问村正道:“听说钱家村盛产蜂蜜和杨梅,每年产量大致多少,怎么卖出去的?”

    村正拱手回道:“回大人话,咱们村几乎家家户户养蜂,每年能产万斤蜂蜜。”

    “杨梅产量不定,年岁好的时候,最多可收获三四万斤,如果遇到极大暴雨、冰雹等恶劣天气,颗粒不收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至于怎么卖出去嘛,蜂蜜倒是好卖,每年都有贩子前来收购,供不应求。”

    “倒是杨梅,因保存不易,每年收获之后,除了背运到城内卖一些外,大部分都制成了杨梅酒、杨梅果脯、杨梅果酱和蜂蜜杨梅。”

    贾芸闻言,暗暗叹了口气。

    如果不知情的人听到钱家村每年的收获,一定会以为他们肯定会比较富裕。

    但实际上,他们每年从这上面也挣不了太多银子。

    因为不管是养蜂还是种果树,也是要交税的,而且赋税极重,各种项目加起来,几乎占到总收入的七八成,跟佃户种地差不多。

    比如蜂蜜,钱家村年产万斤,作价一钱银子一斤,但卖给商贩却只能卖八十文一斤。

    万斤蜂蜜,能卖六百六十多两银子,再交七成的税,就只剩近二百两银子,然后四五十户人一分,每家也只能分到大约四两银子。

    当然,养的多,收入会多些,养的多,收入自然会少些,但都相差不了几两银子,毕竟村民们大部分时间都要种地。

    至于杨梅每年能卖多少银子,用都不用问,肯定比蜂蜜赚的少。

    由此可见,就算这些农民想方设法的提高收入,最多也只能在温饱线上徘徊,想要大富大贵是不可能的。

    所以说,苛政猛于虎,真不是说笑的,江南地区的税赋高也是真的。

    当然了,贾芸无力改变官府的税收政策,倒是可以提高慈溪县的蜂蜜、茶叶、年糕、葡萄酒、杨梅酒、金丝草帽、青瓷等特色产品的收购价格。

    不过这事儿不能拍拍脑袋就定了,需要多方面考虑,既能让百姓提高收入,也能让薛家商路赚到银子。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特色产品的品牌立起来,有了逼格,才能卖出高价。

    走进钱家村,贾芸随便走了几家人户看了看,倒还不错,家家户户都有余粮。

    这里的人盖的全是泥瓦房,修缮的挺好,村头到村尾,贾芸没看到一座危房。

    倒是有几家,贾芸看到屋里有人,但没进去。

    他眼尖,从门缝和窗户缝隙中瞧见了屋里的人大都没穿衣服,都用床单裹着身子。

    贾芸略一沉吟,就知道那是家里比较穷的,一家人连每人一套衣服也买不起。

    可见,同一个村子里,有富的,也有穷的。

    贾芸问了村正,路过的那几家人的情况。

    村正摇头说都是家里要么有人生病了,掏空了积蓄,要么是家里男人不成器,只想着捞偏财,不干正事儿,所以受穷……

    总之,家里穷有千种万种原因,贾芸听了后,默然不语。

    他虽是父母官,却不能真的成为他们的父母……

    从钱家村回到县衙,贾芸调集了慈溪各种特产近十年来的详细资料查阅。

    用了两三天将资料看完后,他心里大致有数了,然后抽调县衙的精干力量,开始逐一实地考查。

    同时,他还吩咐薛蟠,召集薛家商路浙江买卖承局的总管、执事、账房、掌柜等人,月底之前全部赶到慈溪开会。

    贾芸的动作,自然被慈溪的乡绅富户发现了,都亲自或派人来县衙打听消息。

    贾芸没有隐瞒,直接让人将消息传出去,说今年县衙将会统筹扶持慈溪各色产业,提高产业名气,争取做大做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