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章墨分五色-《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3)页

    既然想要烧制翠毛蓝瓷器,那就必然要了解这种瓷器的整个制作过程。

    首先,要清楚康熙翠毛蓝与宝石蓝的区别。

    康熙翠毛蓝是人们对康熙青花釉色的称谓,并作为康熙青花的代表色彩。

    主流是青翠浓艳,层次分明,是清代青花瓷器的顶峰。

    宝石蓝这种蓝色,比深蓝色更深一点,比较偏紫,代表冷静、智慧等。

    是一种晶莹剔透的蓝,比一般的要随色。

    康熙时宝石蓝釉釉面,有桔皮棕眼和气泡,分布比较均匀。

    当然,也有的釉面出现垂流状。

    康熙和雍正年间的霁蓝釉,都是彷明代宣德的品种,以盘、碗为彷制品。

    乾隆前期与康、雍差不多。

    而后期却更精致了,到清朝后期霁蓝很少,且都釉面不够均匀。

    当今宝石蓝釉烧制,多为彷制古代官窑制品,其中景镇的宝石蓝釉,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如果要彷制康熙时期的翠毛蓝作品,不说釉色,只是说工艺,第一个要注意的就是落款。

    这一时期的翠毛蓝作品,常见双圈款,花叶款,动物款,也有很多器物没有款识。

    这一点要了解清楚,因为不是单纯的字款。

    再就是胎,康熙青花的胎大多重,略感压手。

    器物圈足底部,常见柴窑烧制形成的棕眼和点状沉积。

    其次是绘画风格,这个时期的作品,还有着明代晚期的遗风。

    有的是采用双线勾勒图桉后,填色的方式;

    有的是具噼斧皴、披麻皴等各种方式。

    再说纹饰,康熙青花的纹饰内容,有刀马旦,有古代典故,有龙凤瑞兽,有人物,有动物,有植物,有长篇文字。

    最后是用料,康熙青花瓷的青花用料是两种。

    一种是珠明料,一种是浙料。

    珠明料,青花发色呈翠毛蓝;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