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话 商鞅!-《网游之霸刺》


    第(2/3)页

    也就在这个时候,商鞅说话了: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聂纵知道这段话,当初的社会背景是,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打算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又害怕国人议论纷纷,所以犹豫不决。秦孝公召开朝会命臣工商议此事。商鞅舌战群臣,这段话的目的就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

    聂纵对商鞅一直是非常钦佩的,就跟他一直非常敬重管仲一样,在他的心目中,古华夏的法家大宗师,尽管历史记载了不少,但最顶尖的人物,是三个,管仲、商鞅、韩非。

    这三人中每一个都极不寻常,管仲跟齐桓公的一番对话就让其折服,以相国之位待之,给了管仲最高的变法权利,而商鞅更是从年轻时就展现出了了不得的才华。

    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他向尸佼学习杂家学说,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

    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商鞅年轻有才,可以担任国相治理国家“,又对魏惠王说:“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投奔别国。“

    魏惠王认为公叔痤已经病入膏肓,语无伦次,于是皆不采纳。公叔痤转而让商鞅赶紧离开魏国,商鞅明白魏惠王不采纳公叔痤用他之言,也不会采纳杀他之言,所以并没有立即离开魏国。

    结果正如商鞅所言,这一份见识和胆量根本就不是普通人具备的。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当时黄河和崤山以东的战国六雄已经形成,淮河、泗水之间有十多个小国。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间用武力相互征伐吞并。

    秦国地处偏僻的雍州,不参加中原各国诸侯的盟会,被诸侯们疏远,像夷狄一样对待。秦孝公继位后以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为己任,在国内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命国人、大臣献富国强兵之策。

    公叔痤死后,商鞅听说秦孝公在国内布求贤令,便携带李悝的《法经》投奔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孝公。

    商鞅第一次用天道游说秦孝公,孝公听后直打瞌睡并通过景监指责商鞅是个狂妄之徒,不可任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