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四章 向北-《争魏》
            
            
            
                
    第(1/3)页
    诸葛诞的从兄正是鼎鼎大名的诸葛武侯,以及吴大将军诸葛瑾。
    早年诸葛诞也是浮华党人,与夏侯玄、邓飏交好。
    大将军曹爽辅政专权,诸葛诞复职,并出任扬州刺史,加号昭武将军。
    高平陵之变雷厉风行,前后五天,曹爽便人头落地。
    以至于归心曹爽之人来不及做出反应,洛阳的大权就落入司马懿手中。
    其权术心机与他用兵一样。
    当年也是如此快刀斩乱麻,八天行军千里,在诸葛武侯的眼皮下灭了孟达。
    当然,诸葛诞未必会站在大将军曹爽一面。
    跟所有的世家一样,诸葛诞也要为家族考虑,所以他必须站在胜利者的一面。
    王凌起兵就名不正言不顺,拥立楚王曹彪之举大失人心,令狐愚的突然病亡,也让王凌成了孤军。
    而司马懿固辞丞相之位,不知比王凌高明了多少倍。
    虽然两军对峙于项城,但形势几乎是一面倒。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诸葛诞宦海沉浮三十余载,自然知道谁是胜利者。
    王凌虽有兵略,但跟司马懿比起来,差得太远。
    王凌是将才,司马懿则是这时代绝顶的人物。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诸葛武侯逝去之后,天下几乎笼罩在他的阴影之下。
    高平陵之变,曹爽只要撤回许昌,联合豫州毌丘俭、淮南王凌、庐江文钦,天下之事尚未可知。
    但曹爽连跟司马懿对垒的勇气都没有。
    王凌宁愿扶立楚王曹彪,都不敢高举讨伐司马懿的旗号,不也是心生惧意?
    诸葛诞站在大船之上,将王凌的信扔进淮水中,举起洛阳天子的诏令,对着面前的将佐朗声道:“朝廷受我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册封山阳亭侯,讨伐叛臣王凌!”
    “唯!”船上的将佐异口同声。
    “唯!”淮水两岸,两万魏军也跟着喊了起来。
    西平。
    杨峥令人把王金虎的人头用盐腌制,放入木匣中,连同金城太守的金印一同快马送入长安。
    令狐盛虽然还活着,但整个人变得更加阴郁。
    整日陪同在杨峥身边。
    其实任何人站在他的立场上都很难,一边是舅父,一边是生死与共的袍泽。
    以王金虎的性格,自然也不会听他的劝。
    “既然关东大乱将起,属下愿去兖州,为将军招募贤良。”正在杨峥思考怎么安置令狐盛的时候,他主动提出回兖州。
    西平的短板,明眼人一望便知。
    不缺武将,缺文吏。
    很多地方都处在粗疏的状态。
    而杨峥治理地方也很简单,不从军令者斩。
    这固然能威慑一时,但治政绝不是这么简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