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茶醉春风(上)-《纵横宋末》
            
            
            
                
    第(2/3)页
    外观确实新颖,只是口感如何呢?
    娘亲看着这些新茶叶,一些犹豫不绝。
    好马配好鞍,赵平又发明了茶杯!
    好茶还要好水!赵平发明了用明矾去除水中杂质!!
    赵平太讨厌茶碗了!
    太讨厌水中的水垢!
    于是一种全新的品茶技艺诞生了!
    这就是把井水用明矾去掉水中杂质之后再烧开,放入一钱茶叶。
    用赵平专门在景德镇定制白色瓷器茶杯,冲入开水盖上茶杯盖子泡上半柱香即可。
    虽然简单,但是味道却是天然!
    不用加姜,不用加糖!
    只要略略掀开茶杯盖子,就有纯正清香之中恰到好处的栗香!
    饮用时滋味是先苦后甜之中鲜醇爽口!
    娘亲不由得闭目轻轻顿时感叹:“与煮茶各种怪味缠绕相比,炒青于醒神清香之中带有一种板栗香味;与煮茶浑浊油腻相比,炒青汤色清绿明亮;与煮茶细碎无章相比,即使泡茶完毕的残留的炒青叶底,依然展现它柔嫩匀整嫩绿明亮的纯天然本色。”
    这次娘亲没有要求赵平写诗,而是自己写了一首诗。
    “淡淡春色淡淡绿,弱柳无倚随风追。
    杯底嫩黄不是梅,满室栗香道茶味。”
    赵杰说出自已的担忧:“虽然主母喜欢这个新茶的味道,但世人习惯了煮茶,不知能否接受泡茶?”
    赵平点点头,说道:“叔翁担心有道理,是改变了饮茶习惯时候。”
    王文赋的岳父熊胖子是昌州有名的茶商。
    在昌元县大足县永川县都有自己的作坊。
    即使在整个四川,熊氏茶坊也排名在前四名。
    一个是成都府路嘉定任氏茶坊,还有一个是重庆巴南的庄氏的茶坊。
    另外一个就是泸州的梅氏茶坊。
    这两个茶坊本来是排名在熊氏茶坊的前面的。
    可是两个地方都受到胡人的洗劫,茶坊自然也无法办下去了。
    于是熊氏茶坊就成为整个四川最大的茶坊之一。
    田亮的田氏茶坊就是被他通过种种手段弄得快要破产了。
    现在赵家庄作坊竟然要把田氏作坊扶持起来,不是向他熊氏茶坊眼里塞进沙子吗?
    熊氏茶坊的总部其实是在昌州,也就是大足。
    昌元县部分就是王文赋的负责。
    他是熊氏茶坊昌元县作坊的掌柜。
    赵平扶持田氏茶坊,这简直就是在挖他心头之肉。
    不久,昌元县及昌州流传一种传说,说赵家庄在制作一种邪茶。
    这个邪茶非常邪恶,要把茶从琴棋书画酒茶剔除。
    茶文化从此绝矣!
    因为赵家庄的诗充满的铜臭。
    赵家庄的茶叶也充满铜臭。
    不但如此在名声大力抹黑赵平。
    而且王文赋还有后招。
    因为县丞刘昂及县尉税宁还有学堂教授王海都是他们的人。
    更何况刘昂掌控昌元县衙门。
    昌元县属于昌州管辖。
    昌州属于潼南府路管辖。
    提举常平司已经派出官员来昌元县。
    他们来不是好事。
    而是检查水利款项挪用。
    挪用是谁,是当今知县辛志才。
    而辛志才是支持赵平的。
    而且这个官员非常正直。
    他是一个认真的人。
    不达目的不罢休。
    形势对赵平一方非常不利。
    田亮垂头丧气。
    自己好不容易找到一条出路。
    然而没有想到,新茶叶还没有出世。
    对方已对通过种种手段把自己的茶定义为邪茶。
    邪茶,其名必然与邪恶相关。
    让人感觉恶心。
    他这个还没有出世的“儿子”就被对方弄死了。
    赵平听到田亮的眼浅汪汪的倾述之后,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对手。
    对方不但有经济实力,而且也知道自己的新茶的弱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