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节 迁都动议-《大国崛起1900》


    第(2/3)页

    这是从经济和人口上考虑的,从政治上考虑,清末以来。总是南方先乱起来,所以从稳定方面来讲,最好将政治中心南移。

    所以南京显然比北京更适合做首都。

    杨潮只是在南京议会随便提了一口,就让南京议会决裂了,不知道怎么回事,江苏的议会中竟然聚集了大量的保皇派,当然也有新派人物,有老派人物,其中的保皇派对杨潮抱有恶意,新派人物中。有一部分人对杨潮要提倡旧文化不理解。

    但是真正死心塌地反对杨潮的人总数并不是很多,大多数人物还是比较支持杨潮的。

    结果当杨潮抛出要迁都南京后,首先那些平时比较中立的传统乡绅就一边倒的支持,新派人物中也有一些觉得南京后。谁不觉得家乡好啊?这下子就只剩下保皇派对杨潮采取敌意态度了。

    双方自己先吵了个不可开交。

    新派人士认为,如果首都能迁到南京,那对南京,对江苏,甚至对整个江南的发展都是大大有利的,他们不断的陈述南京的优势。什么靠近长江交通便利了,什么物富人丰供给方便了。

    传统老夫子纯粹是出于老思想,老派则说自古王都东即西,要么洛京,要么西都,北京乃是胡都,朱棣乱国才从南京牵走,否则大明都不至于亡国的。

    议会里的争吵还没结束,南京就成了全国媒体的焦点。

    因为南京的老百姓砸开了张勋的省长府,把张勋打了个半死,绑起来游街了。

    而杨潮此时正好身在南京,他身上不是屎也是屎了,内情根本就没人关心了,矛头直指杨潮,大肆指责杨潮恣意妄为,侮辱地方大员。

    杨潮知道这个黑锅他背定了,他干脆也不解释,只是将当时的事情,写了一封信给王宠惠,告诉他自己有错误,因为自己负气,结果护卫紧张围攻了省长府,引起了老百姓效仿,将张勋给抓起来游街,杨潮表示自己愿意承担应有的责任。

    接着就没有任何其他辩解了,这种事你只有等待风头过去之后,在解释才有人听,现在这个时候越解释越像是掩饰,喜欢感情用事的中国人是不会仔细分析真相的,他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情况。

    不过外地的批评声很大,但不过是媒体,是舆论,是一棒子文人墨客罢了。

    当然还有喊好的,有人把张勋的劣迹扒拉出来反复的表示,杨大总统干的好,这种蛀虫祸害早就该枪毙了,好吧,这些喊好的也认为是杨潮干的。

    江苏当地百姓自然是喜不自胜,这个祸害被收拾了,那可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啊。

    不过张勋党羽们吓坏了,尤其是议会中那批狗腿子,一个个爬到杨潮租住的酒店外,跪在地上磕头认错,表示希望杨潮放了张勋。

    张勋游街完后,被老百姓掉在了菜市口的石牌坊上,那叫一个凄惨,张勋毕竟是六十多岁人了,被扒光上衣,掉在牌坊下,花白的辫子迎风飘荡,底下是一个个叫骂的老百姓,还有架着照相机的记者。

    杨潮立刻就派兵去把他放了。

    之后江苏老实了,张勋直接跑回了老家,不问世事,杨潮则专心在报纸上宣扬迁都南方的问题,他没有直接说要迁都南京,只是表示该在南方选择一个地方做首都,因为南方的发展条件更好,人口更多,物产更丰富,交通更便利。

    慢慢的大家就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迁都的问题上,因为迁都无论在任何国家,都是一件重要的政治事件,很快大家就把张勋给忘记了。

    而这时候,杨潮的飞船潜伏在杭州的地下,经过一个月的准备,闹出了一个大动静。

    这几日杭州都是阴天,天上浓云密布,杭州凤凰山麓,这里只有一些村庄,农户和猎人生活在这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