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节 培养世界的士大夫-《大国崛起1900》


    第(2/3)页

    培养中国的士大夫,重新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威勇严”等美德提起来,对知识界混乱的道德观念宣战,重塑国家和民族的道德标准。

    “培养一带士大夫。是中国之幸;不但要培养出中国的士大夫阶层,我们未来的目标是培养世界的士大夫,那是世界之幸。”

    好吧,培养中国的士大夫。是让中国的传统权力阶层顺利转身,适应新的时代。培养世界的士大夫,那就是要文化扩张了,是要输出价值观、世界观了。

    将中国精英阶层的那种家国情怀,那种为国为民的理想和报复,向全世界推广。西方人也许很难接受,但是东方国家却很容易接受,朝鲜人、日本人、越南人和琉球人,这些早就被儒家时代就开拓出来的东方文化殖民地接受起来没有任何阻碍。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批判的接受,理性的引导。传统文化中不可否认是有糟粕的。比如我一直反对的缠小脚,你不也剪了辫子,我可从来没有强制要求,你能够自动剪辫子说明你心里的辫子也剪掉了。”

    杨潮拿辫子举例子,自始至终杨潮都没有强制,因为这东西越是强制,效果然而越差,移风易俗最忌讳急功近利。而是通过引导和宣传,让老百姓知道辫子不是传统发饰。当然传统的那种冠冕太麻烦了,杨潮也没有提倡。现在很多地方的老头子们,依然留着辫子,可是学校里的学生谁留辫子是会被笑话的。

    “仁义礼智信永远不过时,温良恭俭让永远不落伍!不要迷信什么西方的冒险精神了,骑士精神了,说白了我们的古文化中都有。宋襄公当年不肯攻击正在过河的楚军,这就是一种贵族文化的体现。只是刘邦开始,将西周贵族文化终结了,通过儒家传承下来了点滴。”

    “儒家文化之所以始终无法进化到现代文化,就在于儒家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西周贵族文化,是西周以及之前的奴隶主阶层演化出来的文化。孔老夫子一直是想复兴西周贵族制度。你们看看孔府的那些个庄园,简直就是西周的封建采邑,孔家对农民拥有司法权力,完全是一个**王国。”

    “但是儒家也不完全腐朽,他到底是一种贵族文化,总有一些道德层面的理想主义的,仓廪实而知礼仪,受过教育的贵族总是比文盲的道德层次高一些的。贵族出身被骂了几千年残暴的秦始皇可没有杀功臣,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是怎么做的?这是有根子上的原因的。人人生而平等,穷人和富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是受教育的区别让道德总体水平上是不同的。我不是厌弃穷人,而是在说一个事实,你们有钱了就不会锱铢必较,而穷人买个菜都要废半边嘴皮子,在菜市场上争吵打闹是常见的现象,甚至吃不起饭的人拿起刀子打家劫舍也是合理的。”

    “所以我们要改变全民的道德文化。就得将大家的受教育水平提高,给与穷人公平的教育机会,让他们懂得什么是普世的道德,让他们也知道礼仪道德。让他们知道拿起刀子说话不是正确的方式,这样国家就安定了。”

    杨潮口若悬河的讲着,当然随口而来的感想,条理上不可能太清楚。

    “张念,把我说的这些整理出来。之后找一些受过传统教育,又接受过新式教育的人,最好是那些有秀才功名的留学神童,让大家整理出传统的文化道德,不止是儒家,法家的、墨家的许多东西也是值得提倡的吗。”

    杨潮知道自己以总统身份提出这个东西,一定会引起一股巨大的争议,甚至出现许多骂他反对他的声音,尤其是那些现在的社会精英,那些西化的中坚骨干。

    甚至很快会引起舆论的大争论。思想的大震动,文化的大冲击,但是杨潮坚定不移,因为这是正确的东西,现在做,总好过一百多年后在重提中国文化,重塑民族精神要来的自然也更容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