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细雨飘洒罡风起,裂石断树若刀锋(贰拾陆)-《明朝大纨绔》


    第(2/3)页

    毕竟这事儿要是被人曝出去了,那自己就得从抄家者变成被抄家的了。

    

    尤其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没人敢这么扑腾。

    

    当这一切收拾停当后,也到了排排坐吃果果的时候了。

    

    小公爷果然信人也,没有食言。

    

    “桂西贤德协抚院”就此设立,莫继恒作为大佬当仁不让的成为了院正。

    

    但他们只是有“协抚”之权,却没有直接管辖之权。

    

    各个寨、镇之民,现在已经全数都归入了桂西布政使司管辖之下。

    

    桂西布政使司已经上奏国朝,请国朝派遣官员前来桂西。

    

    莫继恒等人虽然失去了寨民、军伍,但同样的也获得了商议好的补偿。

    

    首先就是“桂西货殖总会”这一项,各家现在不必掏钱就能够拿到股子。

    

    而他们的第一笔生意,就是全面的展开对粤北、黔州甚至京师的贸易。

    

    桂西,其实很早就已经存在于大型的贸易中心了。

    

    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个贸易中心既不在后来的省会,亦不在柳州、桂林。

    

    虽然此时“生在扬州,死在柳州”,都知道柳州棺木好。

    

    但桂西的贸易中心区域,却并不在柳州。

    

    而是在钦州。

    

    宋代时,交趾国便常往边境之钦州贸易。

    

    他们主货为名香、犀角、象牙、金、银、盐……等物。

    

    换取的是绫、罗、锦、布……等,而其中最贵者为“壮锦”。

    

    这是一种诞生于桂西特有的织锦,其中则又以武缘县最为著名。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大量的药材可以采集出手。

    

    菖蒲、雄黄、山豆根、猪腰子、天竺黄、水萝卜、兔金藤……等,这些一旦出了桂西转手可就是暴利啊!

    

    不过,这些全都不算是桂西的拳头产品。

    

    桂西真正的拳头产品,则是——桐油。

    

    粤北不产桐油,但大量的需要桐油转运四方。

    

    尤其是造船一项上,他们需要大量的桐油。

    

    所以,这极大的促进了桂西对桐油的炼制和采集。

    

    除了这些,还有大量的布匹。

    

    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说“柳布、象布,商人贸迁而闻于四方者也。”

    

    要想富,先修路。

    

    于是调动战俘修路的事情,就被提上了日程。

    

    至于没钱修路,这个完全不必担心。

    

    京师簪缨货殖会出资三成、粤北货殖会出资一成,黔州货殖会出资一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