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引经据典谈治弊-《三国之马腾天下》
第(2/3)页
秦从分封制中汲取教训,于是夺取天下后改行郡县制。然而它的弊病是,当平民起来造反的时候,却没有谁出来制止:郡县的官吏对此熟视无睹而没人敢于过问。于是秦朝灭亡了。
汉朝兴起后,统治者又从秦朝统治者孤立无亲这一弊病中汲取教训,分封同姓子弟以镇抚天下,天下仅设立十五个郡。
但是没过多久,七个同姓诸侯国生动乱,几乎危及汉朝的政权。
自文、景、武、宣等各位皇帝以来,统治者又从同姓诸侯王作乱中汲取教训。限制同姓诸侯王的势力,减少诸侯国的官吏并限制他们的权力。
诸侯王只能从封地中获取衣食租税,不为士子平民所尊重。那么朝廷和同姓诸侯王的权威都衰微了,皇室支庶子弟和王室支庶子弟都削弱了,而奸邪之人无所忌惮,若长此以往,汉朝焉能不亡?
治理积弊,不能出现偏颇,否则其后果将更加严重。前汉崇尚宽容忠厚,这是接受了秦朝凶暴残酷的教训。
然而这样做的弊病是,使人们的性情柔和而缺少进取心,因此当权臣篡夺国家政权时,没有谁出来抗争。
后汉崇尚名誉和节操,这是接受了西汉的教训。然而它的弊病是,终究导致人们掩饰真情而标新立异,从而酿成了党锢之祸。
唉,纠正错误却过了允当,汲取教训却导致政治上的严苛;往日纠正错误时的称心如意,结果步入了来日后悔的境地,以致出了悔不当初的感叹!
这就象庸医给病人用药一样,病是由热引起的,就用天下最寒的方剂泻热;药物的寒性又给病人添了寒病,便又服用金石一类的烈性药物,以反寒为热。寒被止住了,而热又生了,药物造成的病患又作了。
因此只有真正的治国之道,才能做到公正而无偏颇。
纠正错误,却不失于中正;惩戒祸乱,却不急于治理;安心遵守儒家的礼法道义,并且不反复无常;信守儒家的中庸之道,并且不夹杂个人的好恶。
如此一来,天下的弊病就象是相互抵消了,而祸患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大概只有君子,才能认识到这一点;也只有君子,才能理解这一点。
智慧只能察觉某方面问题的人,隐患往往潜伏在他所觉察的问题之中;权力用于矫枉之人,祸乱往往因为矫枉而过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