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有无相生说官场-《三国之马腾天下》


    第(2/3)页

    自从长诅、桀溺这些人以隐士的身份经常往来于山林草泽,怀才隐迹在渔民和樵夫中间的,就大都是避世隐居的人;

    自从伍子胥因忠于吴王而在吴国受到赞誉,曾参因孝顺父母在鲁国受到称颂,忠臣孝子就寥寥无几了,就象天上参、辰两颗星遥遥相望一样。

    士人若以一种品德在他所处的时代获得美名,那么可以充分说明,在他那个时代缺少的就是这种东西。

    所以说前汉有‘儒林’、‘循吏’的美称,并不是前汉时的好事;后汉有‘独行’‘逸民’的美称,并不是后汉时的好事。

    为什么会这么说?

    因为在社会风气比较淳厚的时代,每个人的道德修养都差不多,回顾四望,并没有什么值得可以特别称颂的德望。

    而社会上一旦出现了一些人人称扬的美名,那只能说明这个社会的风气、人们所处的人文环境比较轻浮,所以才显得这个人比较特殊、高大。

    在《诗经》中,有周初几位帝王所作的《雅》诗,然在序言里并没有特别评论它的完美。

    在《易经》中,最兴盛的卦象,爻词中也没有特别提到其中所蕴含的所谓吉祥。

    这两个方面,虽然文字不同,而它们的意蕴却同出一源。

    这个源是什么呢?这就是:天下的事情,美名出现在社会风气轻浮的时候,而德望消失在社会风气淳厚的时候。

    当天下美与丑相互对照、善与恶相互排斥的时候,可以观察每个人的表现,从而评论他们的立身行事。

    那些有地位有德望的人处在纯洁、完美、最公正的社会环境中,不是靠说教,而是靠行动,就足以使世世代代的人深受感动。

    他们的思想境界博大深邃,是一般人所不能了解的。

    当时的人们,即使是想授予他们荣誉称号,从而歌颂他们、赞美他们,又怎么能办得到?

    《诗》三百中,哪怕是一极平常的诗,《毛序》无不赞美;而周成王所作《雅》诗的序言,偏偏没有赞美之词。

    这并不是因为成王的《雅》诗不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