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她要做的只是打开电视机这一个步骤而已。 对于道具也一样,只要知道自己有这么一个工具,在关键的时候用上不就可以了吗? 欣彤得到了解惑,她的心里压力也少了不止一点,她一直给自己的压力太大了,面对真才实学的诚允和晋沉,她总是对自己的知识库没自信! 不敢表自己的意见怕被别人无视,不敢提出自己的要求怕被笑无知。这种想法长久以往,影响了她求知的**。 人类对知识的渴求是与生俱来的,可每个人因环境以及教育的不同造成各自知识的厚度不同,如果因为别人知道自己不知道而羞愧,如果因为别人知道自己不知道而被嘲笑,那么天下人皆可羞皆可笑。 很多孩子都是因为思维反应慢,理解能力弱而在学科选择上饱受歧视!可这种慢热在老师和家长眼中却是“笨”的表现! 那真相只是这样吗?真的有的人就笨、有的人就绝顶聪明?据欣彤所知,好多伟大的人在童年都是个“笨孩子”。 反应慢是因为还没能理解,不能理解的知识当然不可能灵活运用!老师讲了一遍不会,两遍不会就认定这个孩子反应慢,学习能力差?其实只是老师的思维模式和“笨孩子”的不同,只要把老师换掉,孩子才会有的救! 像欣彤这么想的人很多,所以在阿布勒明确划定学科,让老师不用一心五用兼顾别的学科,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老师,自主完成结业考试,自主决定是不是还要修这个老师的下一门课。 可这种机制也造成了一个不可逆避免的麻烦,就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非常淡。 这种把老师当工具的做法也是阿布勒的症结之一。 为什么说把老师当工具,因为只有工具才可以随时更换,可老师毕竟也是人,人不是工具。 什么都看有用没用才学,什么都看有利没利才做,整个阿布勒星球只是一个翻版的——工具社会! 他们把这种思想也应用到了阿布勒,所以尘埃中才会有那么多匪夷所思,让人无法理解的奇怪道具。 他们又要满足人们的娱乐性,又要有现实意义,还要起到考察的作用,这么多样化的需求必定造成了道具的不精细和种类繁多。 阿布勒有问题,难道尘埃就没有问题了吗?考察真的合理?谁在考察?凭什么由他考察?考察结果谁来负责?考察过程谁来监督?为什么这个结果要被社会认可?等等一系列的事情都在困扰着欣彤,让她对尘埃择优的这个属性,满满质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