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人面映桃花-《奋斗在盛唐》


    第(2/3)页

    ……

    妈的,又掐起来了!

    眼看着二女之间的火药味越来越浓,崔耕赶紧出言相劝。

    可很快就引火烧身了,二女非要他作诗一不可,至于献给谁他倒是可以自由斟酌。

    很显然,先献给谁都是在找死啊!

    崔耕被挤兑得焦头烂额。

    为难之时,他灵机一动,突然指着远方的一处宅院道:“在这里,曾经生过一段曲折离奇的姻缘故事哩,不知二位想不想听?”

    “什么故事?”果然,爱情故事都是女人心中的主旋律。

    “这个故事可不短,你俩可得有点耐心,不要我讲着讲着,你俩又掐起来。话说……”

    相传几十年前,有个叫崔护的名士,三月三在来此郊游踏青,整好来到这所宅院前。

    当时他非常口渴,就叩门求饮,一个非常漂亮的小娘子给他开了门。崔护虽然一见此女就心生爱慕,但他要参加朝廷科举,怕谈情说爱影响了用功,就把这份爱慕藏在心里。

    第二年,他金榜题名故地重游,却现院墙如故,门窗锁闭。

    于是乎,崔护就在门上提诗一:“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提完诗,崔护便怅然而去。

    可没想到,一个月后就有个老者找上门来,大骂崔护:“你这混账王八蛋,可把我女儿害死了。”

    崔护不明就里,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那个小娘子对崔护也是一见钟情,时常盼着与他再次相会。可巧了,那年三月三,小娘子走亲戚去了,二人缘悭一面。

    小娘子回到家后,看了门上的那提诗后,便相思成疾,险些香消玉殒。

    他爹见不是事儿,这才来找崔护算账。

    那还有啥说得,最后崔护娶了那个漂亮的小娘子,和和美美的过了一辈子。

    二女听完了,既为故事所感动,又深感那诗写的精彩绝伦,一时沉湎其中。

    至于挤兑崔耕做诗的事儿,当然也被二人忘到了九霄云外。

    正在崔耕自以为得计,暗赞自己反应机敏之时,曹月婵陡然回过味儿来,疑道:“不对吧,这里不就是桃花溪吗?那崔护直接喝溪水不就行了,为何要去小娘子家里讨水喝?”

    “呃……兴许是他故意搭讪。”崔耕赶紧给自己的故事打了一个补丁。

    卢若兰也是摇头质疑道:“还是不对,这诗写得如此之好,早应该众人传唱,怎么妾身从未听说过?”

    这下,可把崔耕问住了。

    因为这个故事并非生在这里,更非生在之前,而是生在之后,差不多百年之后的唐末时期。生的地点也不叫桃花溪,而是在长安南郊,讲得是诗人崔护进长安参加科考落第之后,在长安南郊偶遇一个美丽女子的故事。故,这诗在历史上大名鼎鼎,叫做《题都城南庄》。

    不过被问得哑口无言又能怎样?

    那就不要脸的承认呗!

    只见崔耕贼嘻嘻一笑,指着自己的鼻子,说道:“好吧,本官承认,这个故事是我编出来的,不过这诗……可确确实实是我做的哩。怎么样?两位小娘子该脱鞋了吧?”

    就这样混过去了?

    二女被崔耕的无耻惊了个目瞪口呆,一时语噎。

    正在这时,崔耕突然现远处有喧哗动静,大呼一声:“快看,有人来了!”

    这次可不是忽悠,但见远方的大宅院内走出来一伙人。

    看得出来,这帮人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冲着崔耕这边来的。

    为一人是个老叟,满脸皱纹堆累,白苍苍,慈眉善目,拄着一个龙头拐杖。

    带着衙役巡弋的宋根海也现了远处的异样,小跑过来,对崔耕拱手道:“大人,这老头叫郑则常,整片桃林都是他家的产业。卑职就是通过他,才替大人找了这么一处好地方。”

    敢情是此地的主人来了,崔耕也没有托大,待着老叟郑则常走近,起身与他相见。

    寒暄了几句之后,郑老头看了看曹月婵和卢若兰,暗赞一声俩女的沉鱼落雁之美,对崔耕恭维道:“恰逢上巳节,崔县令能得如此佳人相伴,真是艳福不浅啊。”

    老头的话,崔耕心里听着倒是挺美的。

    反倒是卢若兰和曹月婵,听着艳福不浅四个多少带点轻浮之意的字儿,双双俏脸微微不悦。

    郑则常这么大年纪了,自然能识人脸色,知道自己一时口误,赶忙扯起闲篇来:“县令大人应该是初次来这附近吧?好教县令大人知晓,离此不远处有个小隐寺,寺里有一块三生石,甚是灵验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