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糖战已打响-《奋斗在盛唐》


    第(2/3)页

    崔耕摇头,道:“那也不尽然,其实保密什么的,也不单单是在这一个制作白糖的法子上。保密是要保的,不过是防君子不防小人,”

    “什么意思?”李善费解。

    崔耕知道,在唐高宗李治在位之时,专属朝廷的制糖工坊就已经明了淋黄泥水给糖脱色的工艺。不过却是一直秘而不宣,更是不向民间糖坊传授技艺。目的就是想要垄断糖霜工艺外,还要保持皇族宫廷优越性,糖霜特供给宫中皇族及朝廷达官贵人嘛。

    制糖业真正得到展,糖霜工艺在民间得到普及,是在宋朝。

    如今丽竞门掌握了糖霜工艺,自己和李善也掌握了糖霜工艺,那这个秘方也算不得垄断。迟早有一天,这个简单至极的工艺秘方,也会作坊里的工匠流传出去。

    所以崔耕的意思是,尽量扩大规模,至于保密方面,能保密就尽量保密,但实在防不住也没什么。

    因为只要将工艺秘方守个几年,前几年赚了丰厚的利润,已经心满意足。

    李善听完之后,面色一垮,郁闷道:“才几年时间啊……”

    “怎么?李先生可是觉得这么简简单单的工艺流程,却要让出七成的分子,亏了?”

    崔耕看了一样李善,道:“我们和丽竞门打擂台,上光靠本官和你那些弟子可不行。毕竟丽竞门开糖霜作坊,为的是获取经费。但丽竞门的后面站着来俊臣。我们若要朝廷不偏向他们,必须要有上官舍人的支持。所以送她三成份子,一点都不冤!至于本官么……”

    “崔县令莫要再说了,李某没那个意思。”

    李善赶紧道:“若没有崔县令,鄙人绝对想不到用黄泥水制糖霜的法子,愿赌服输,这没什么好说的。”

    “爽快,李先生是个干大事的人!”崔耕竖起拇指赞了一下,又问:“不过一旦我们的糖霜面世,丽竞门就会知道他们已经不再拥有糖霜的独家优势了。届时,他们为求经费,肯会扩大规模,降低价格,与你直接竞争。到了那时,不知李先生又准备如何应对呢?”

    李善如今的身份是扬州城最大的坐地分赃大贼头,可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生意人,所以对于做生意一道,他还真没泉州林知祥、张元昌这两个老家伙贼精。

    见崔耕有此问,他稍稍迟疑了下,道:“崔县令的意思是,我们双方竞相降价?”

    “竞相降价只是一个手段,我们从根子上来解决问题,把灰糖的成本降到最低。这样打起价格战来,丽竞门赔着钱跟咱降价,咱们却是赚着钱跟他玩!”

    说着说着,崔耕自己都乐了:“这赔钱的买卖,价格战怎么打到底?到时候看他孟神爽能坚持多久?”

    “降价兜售,还能大肆赚着钱?这可能吗?”一旁的崔秀芳睁大了眼睛,表示不信。

    倒是李善听出了关键,急问:“莫非崔县令连这降低灰糖成本的办法也有?”

    “当然,不然我平白拿你四成份子,你能甘心?”

    李善哈哈一笑,拱手道:“莫要取笑在下了,还请崔县令讲解讲解,李某洗耳恭听!”

    崔耕嗯了一声,徐徐讲了起来。

    到了这个时代,甘蔗制糖的原理,已经和后世差不多了,但是崔耕还是可以做一些工艺上的改进。

    别小看这些改进,其节约的成本,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先说甘蔗,这玩意儿耗水耗肥耗工,以至于一块地上一年种了甘蔗,下一年就只能种别的东西,否则甘蔗的产量必然惨不忍睹。

    所以,甘蔗的价格相当不低。

    那怎么节约成本呢?当然不是崔耕去指导蔗农种田,他也没那个本事。

    但他有办法提高甘蔗榨汁的效率。

    如今所有甘蔗都是通过石碾来碾压取汁儿的,这个效率非常低,大概只有三成的出汁率。

    但崔耕知道用两个木辘或者石辘互相挤压来榨汁,这样出汁率就能达到六成!

    这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甘蔗原料的价格降低了一倍啊!

    还有,在制作糖霜的过程中,要澄清糖液有一个环节就是要加入牛乳或者蛋清。

    先不说这两样东西的价格,真的大规模的生产糖霜,你上哪买这么多鸡蛋去?

    但崔耕知道之所以用鸡蛋清或者牛乳的原因,因为它们本质就是蛋白质!

    那好,可以用更为廉价含有蛋白质的东西来取代不是?

    豆浆走起!

    不仅成本低了一多半,而且更容易找着原料。

    另外,在多个步骤上,都可以用类似的法子取巧。

    ……

    通过崔耕这番讲述,李善仔细一估摸,仅仅制作灰糖,成本只需原来的三分之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