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央视算个什么东西-《文娱救世主》


    第(2/3)页

    “这里是分批拍摄、后期叠加图层合成的吧?真是大手笔,为了一个背景环境,都要专门拉一道出来。”

    “这Bgm也是没谁了,完全可以和詹弘达当年为谷天乐配的《过馆人生》媲美。”

    “不对,论狂放霸气,这个Bgm绝对比《过馆人生》强得多,但是没《过馆人生》的挣扎,似乎凸显不出这个杨过的苦逼曲折。”

    “说的也是,各有千秋吧。但是新世纪以来,武侠片能够追迹9o年代TV-B大宗师们Bgm质量的,这算是头一份了。”

    “这你就不懂了,最后还是去香江找胡大师编的曲,顾诚只是原作——你没买过他新专辑吧,里头有收这个纯Bgm。”

    一伙儿专业制作人士,一改此前两部片子时有一搭没一搭的不屑,全部变得认真起来。似乎顾诚投拍的这部片子,第一眼就告诉了世人:还有很多藏于秘境之下的美感,需要仔细观察,慢慢现。

    就跟古代贵族一天换四套衣服,但是都差不多,一定要同样身为贵族的人才能分辨出来他们换了。而那种“看出顾诚用了啥效果技术就能证明我也懂行”的心态,就这么牵引着大家往下掘。

    “玄铁重剑打在不同的敌人身上,声音都不一样!不是一个打击音效用到底的!挥舞时候的风声也高低错落,很有层次!”

    “这个剑看着完全不像贴图的道具啊,不会真是百把斤重的玄铁真剑吧?如果不是的话,又是怎么做的?完全想象不出来啊。”

    “握草!不会是跟彼得杰克逊一样,先实打实打造、再扫描真实材质、然后另一边3d建模、最后把真的材质贴回去的吧?那是至少上亿美元的好莱坞大制作才用的招啊!国内居然还有这么烧钱的?”

    壕,真是壕。就凭那份为国人探索艺术前沿的情怀,在场无数制片导演摄影道具都自叹不如。

    在此之前,那些在教科书上见过的好莱坞技法,国内压根还没人用过,因为以国内的电视剧和电影版权售价,根本撑不起这个成本,谁拍谁亏。

    荧幕上的杨过,狂得浑然天成去雕饰,狂得舍我其谁吾往矣。

    ……

    央视版和湾湾版的预告片效果,和民资版的一比,几乎是立刻被爆出翔了。

    这局面就有点尴尬了。

    虽然谁都知道,放放宣传片只是走走过场,对后续收视率影响的关键,还是幕后施压和档期利益的交换。拍得再好的片子,拿到省台和央视放,收视率起点就不一样。

    顾诚知道肯定有人要找自己这边的麻烦,如果靠其他人模棱两可地虚与委蛇着,到时候说不定事儿就更大了,还是自己硬怼回去吧。

    他拉着几个妹子,假装拼酒拖时间,央视影视部那边的人瞅了个把钟头,没逮到顾诚落单的机会截住他私聊,最后只能是大胡子的张制片撂下老脸,直接坐到顾诚这一桌来了。

    “呦,张导,什么风把您吹来了。恕我喝多了眼花,刚才没瞅见。”顾诚摆出微微的醉意,免得场面太不好看。

    陪顾诚逢场作戏喝酒的蒋歆孙丽杨蜜几个,都有点儿小紧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