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 文家-《明末球长》


    第(3/3)页

    任何家学渊源的人物,实际上往往都是赶上了历史进程,个人奋斗又足够的努力的结果。

    教育是什么?

    李向前观察了一会文徵明的资料,发现这个孩子就属于这样。

    资质一般,生于大富之家,因此能力不够导师凑,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都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大V,当然了,这个家伙11岁才开始说话,也让人不得不瞎想一下,怎么看都是穿越者的标配啊。

    三代们往往可以拥有逆天的教育资源,但要求他们在本身的能力,或者人情练达方面真正超过几百倍人数于他们的屌丝群们,难了。

    当然了,在特定情况下,二代三代们还是喜欢站在劳动人民的对立面做事,那些龙舟绝不轻便,在进行了各种装饰,搭载了许多人员后,本身就很重,而为了加强这种重量,让龙舟可以挺过激烈的水流,可是很花力气的。

    而此时日头偏斜,在湖中却热气缭绕,绝不好受,李向前却是看着那些汉子一个个光着膀子,累得浑身通红,这个时代不存在什么运动保护的概念,使用人力往往是以健康和寿命为代价,也不存在休息之类的活动。

    好在这太湖虽大,但适合在湖边观看龙舟的水道本就不多,因此也不需要划出太远,就可以转弯回去再练习。

    看了一通后,李向前忽然记起了什么:“这文家,是不是和唐伯虎很熟的那个?”

    “是了,是。”

    李向前心中有数,自然计算起了得失。

    平心而论,对于这些文人,他是半点好感也无,哪怕突然有个紫薯颜色的胖子跳出来,打个响指,让他们全都消失,也不会妨碍长老会将中国代入工业化时代的道路。

    但同样的问题是,这些人却偏巧是中华民族的精英,起码掌握了所谓国学的命脉。

    后世的国学,当真是聪明人一听就躲,而愚民却愚蠢的朝前钻的东西,基本上类似于将人洗脑成奴才奴隶的知识。

    但是,还真不能缺了这些人,那么,儒学的现代化改革就必不可少了。

    李向前知道的是,新版的求是杂志,由于连篇累牍的介绍甲骨文的各种知识,因此在江南也算引起轰动,这就是好的进展。

    当然了,此时的江南士心萎靡无能,光想着的是自己做高官后,如何巧取豪夺,对此兴趣不大,李向前很怀疑,真正有事业心,行动力的人,早已被他搜刮的差不多了。

    文家真心不知道行不行。

    “根英,时间快入夜了,该回家了。”

    文根英听到吩咐,痒痒然也是有些懊恼,盼了多少天,来太湖观赏景色,不过来来回回也没看到多少有趣的东西,到底不是正式赛龙舟的日子,怎么会有意思呢。

    自家的龙舟队似乎也很有问题,虽然不懂,但暗暗比较,就是不如其他几家的那么快捷。

    哥哥在催,要坐着回家,这时,凉棚外似乎有人拜访,哥哥和几个同辈全都不知道如何应对,只是收下了那封信。

    这可是新鲜事,文根英连忙停下脚步,看了过去。

    哥哥文强看了一眼,立刻吓了一跳,脸色煞白,抬眼看向远处,那个文质彬彬的男子微微点头,转头离去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