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随园-《维多利亚的秘密》


    第(2/3)页

    唐宁听说了西门进入中国市场,不由得暗叹一声,难中国还是进入了高污染的时代?他还以为大清没有机会再被污染了,毕竟他都为大清专门设计了连噪音污染都没有的单轨列车。

    林菲尔的小手段还不止这么一个,她这个名为企业家,实为政治家的心灵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纠集温莎系企业的中国区头头们一起聚会,并把唐宁曾经感到遗憾的被平军毁掉的诗人袁枚的江宁“”买了下来重新修缮,并把随园作为“俱乐部”的基地。

    跟这些中国区们打好关系,对于小师妹整蛊李大人大有好处,当然,她在这一大帮当中的地位已经是最高的,电力的基础作用这些们谁不知道啊?哪个敢得罪这个美少女小?再说了,从经济地位上来说,作为法拉第的继承人,拥有法拉第电力公司全球15%的股份,这个身份哪里是普通的中国区能比的?

    大家如果没忘记的话,随园最出名的是那个《随园食单》,中华料理的经典。这些年来,在唐宁的带动下,以温莎系工厂食堂为核心的大规模中餐标准化进行得很彻底,在大清的工厂更是如此。所谓标准化,就是将所有的变量固定下来,放多少油哪种油,在多少的温下烹饪,各个流程的时间也固定下来,什么时候放入佐料,佐料的份量,全部都由机器或者专用的器具来精确控制,保证同一个道菜在全球不同的城市做出来之后味道完全一样,就像kfc和麦当劳。

    被温莎食堂固定下来的中餐菜谱相当丰富,机器烹饪有时会远胜人类大厨,个例,有一道菜叫“思豆腐羹”,是为考较厨师刀工的一道菜,甚至一些大厨年纪大了之后眼神没有那么明锐之后就再也搞不定这道菜了。因为它要求把柔软的豆腐切成千丝万缕,即使是刀客,让他天天切豆腐丝他也会崩溃。

    然而,温莎食堂的针对高级餐馆的精密专用刀具可以很好地应付这类细活儿,它会用滚筒式刨将成块的豆腐均匀地剥下一片紧贴在筒上,然后再通过带一圈儿小刀片滚筒将薄片切成细丝,其“刀工”之精致,即使有天份的厨师练上十年也要兴叹。更何况这些刀具的尺都是可调节的,对不同的要求有不同的刻,并成为标准菜谱的一部分。

    在吃中餐方面,林菲尔跟唐宁的味是一样一样的——都不喜欢传统的厨师纯凭感觉来做菜,所以她在买下随园之后创办的随园饭店大量使用标准菜谱,更高级之处在于它在细微处做得更致。比如:为了切的菜不串味,每切一种菜都更换刀具,在自动清洗机器的帮助下,这个要求并不过份。同理,种种烹饪工具都要求在最佳的状态,食材更是精挑细选到苛刻的地步。

    小师妹还继承了师父的创新精神,她创造了独特的“晶厨房”,把烹饪机器尽可能的透明化,不是使用玻璃就是使用透明的塑料,使客人可以围观机器处理食材到蒸炸煮炒的每一个流程。由于这些流程所耗费的时间能够精确到数秒钟,所以她干脆使机器将菜肴的时间流逝显示在一块钟表上,就放在客人的手边,客人可能看到“您点的‘去刺烤鱼片’将在xx分xx秒之后上席。”

    这个创意基于缓解客人等待时的焦虑心情,当客人发现店小二真的可以在精确到秒级别的节骨眼上把美味端上桌的时候,又有一种工业时代特有的精准美在里头。

    “去刺烤鱼片”是现代化烹饪技术的一次典型应用,它有点像人造木材和人造石材一样,把原本因为去刺而散落了的鱼肉再次粘在一起,做成好似砖块一样的完美鱼片,它甚至还模拟了天然鱼片的纹理。烤鱼片的金黄色是经过精确实验得出来的健康与美味的共同体。烤鱼的熟关系重大,不足则没有诱人的烤肉香气,过则会产生不健康的成份,经过实验的烤鱼机则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