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科举考试-《菲美人》


    第(3/3)页

    其次嘛,就是在科举政策推行过程中所需要遇到的一些问题了。

    想着简单,可是真开始做的时候,问题还是既多又杂的。

    比如考试的场地啊,考试的形式啊,试题是什么呀,怎么预防舞弊呀、等等。

    这些东西都需要试验,总结,确实也不适宜马上劳民伤财的开始大规模的举办。

    再者,皇上也确实要考虑到那些勋贵列强的感受。

    皇上从来没有想过要一口吃个胖子。

    改革从来都要循序渐进,如‘温水煮青蛙’一样才不会引起强烈的反弹。

    皇上本来也没打算要借着一次的科举就给朝中的势力来个大洗牌。

    若是一次变革个彻底,难眠就要和朝中的贵族阶级来个硬碰硬的对决,这样的话,无论是皇权获胜,还是无奈妥协,总归会对国家的稳定展产生不小的撞击。

    这次科举的主力应该还是一些家里有些势力和金钱的男子。

    因为这样的人家,才有能力供孩子读书,并且支付他们进京赶考的路费。

    这样的话,也便说明了,这次科考选拔的人才,仍旧多是一些贵族列强家的公子才俊。

    如此也便不会受到更大的阻拦和反弹。

    皇上不着急,慢慢来吧,时间过得越久,能吸引来的人才便也越多。

    第一次科考结束了,这些由科举选拔入朝廷的人才便会成为朝中一股新的势力,同时他们的成功就是一张张活招牌,刺激着越来越多的人,走上科举这条大船。

    皇上一向是一个务实的人,他不是特别看重一个人会不会作诗,会不会写文章,反倒更看重一个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为这,科举考试的试题和我们现代所知的八股文也是大不相同。

    说起来,倒更像是我们现代公务员的考试,问题也都是一些:税收怎么算呀?怎么察漏税呀?旱灾了怎么办?大水了怎么处理?瘟疫的预防措施和紧急处理?……

    都是这样在做官中会遇到的实际问题,经过汇总,而由皇上亲自出的考卷。

    皇上因为这些科考的琐事忙得不可开交,唐菲也没闲着。(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