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我是秦王-《穿越1862》


    第(2/3)页

    如果海坛的清军登陆福清,那就是秦军要直接打福州。作为楚军的大营头之一,王德榜必须带兵回去。

    当然,秦军之所以能完吞闽南三州府,并且以区区一个营的兵力,外加一千日本挺身队,就攻略延平。原因就在于楚军的主力两万来人被海坛的秦军完全吸引到了福州了。

    刘暹有着海面上的绝对优势,东南沿海攻略,实在便易太大了。

    大年三十万人,秦军三艘军舰闯进了杭州湾,炮轰定海、镇海,然后径入钱塘江,吓得浙江巡抚杨昌浚年夜饭都是在杭州湾边儿渡过的。

    随后这三艘军舰还北上上海一带,打了个圈后又折返到浙江的宁波,现在还滞留在舟山群岛呢。

    广州码头客船往来不绝,大部分都是美国和德国的。

    自从秦军拿下了广东之后,开放了民间办厂的限制,整个广东就如雨后春笋一样接二连三的冒出几十家小型工厂。

    种类五花八门,有剿丝厂、纺织厂、制糖厂、纺纱厂、火柴厂、卷烟厂、碾米厂、面粉厂,等等。

    其资本大则十几万块银元,小的只有万块甚至不到。

    但是聚沙成堆,聚少成多,几十单生意下来,迈胜洋行和怡和洋行也是有着不小惊喜的。尤其是迈胜洋行,现今的美国还不是将来的超级帝国,美国货在世界市场上的声誉比起欧洲货,更确切的说是老牌的英国货与新型的德国货来,都差了不少。所以这个时代美国货也代表着便宜。在与德国人、英国人这两个巨无霸的竞争中,利用自身产品便宜的特性,迈胜洋行夺下了市场的近50%。礼和洋行拿下30%,剩下的才是英国人的。

    广州临近香港,英国人的影响力太大也太重。即便英国货贵,军政府的推荐名单上也只有德国人和美国的迈胜洋行,一些人还是选择了牌子硬的大英帝国!

    ……

    北京城里。

    “王爷,出访欧罗巴的计划已经做好了,由郭嵩焘带队。”

    文祥的身体真的不行了。奕?、宝鋆这些老友只盼着文祥能熬到春天,气候暖和了,看是不是还有余地。

    但就算在病榻之上,文祥也给恭亲王推荐了一个人才——郭嵩焘。

    郭嵩焘,后世对晚清历史有了解的人都应该听过这个名字。中国近代外交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中国第一个驻外使臣。

    这人早在道光二十八年就中了进士。前半生官运亨通。同治元年(1862)授苏松粮储道,旋迁两淮盐运使。次年,署理广东巡抚。镇压广东境内的太平军残部。也就是说他1863年就坐上了一省之长的宝座,入仕仅仅十六年,年不过四十五岁,还是广东这个膏腴之地。

    但是两年后郭嵩焘跟两广总督瑞麟闹翻,罢官回籍,在长沙城南书院及思贤讲舍讲学。

    这一个跟头栽倒。大庆官场就九年不闻其声。直到光绪元年(1875)初。经文祥举荐,郭嵩焘才得以再度出山。授福建按察使。

    时清政府筹议兴办洋务方略,郭嵩焘慨然命笔。将自己于洋务上的主张和观点写成《条陈海防事宜》上奏。认为将西方强盛归结于船坚炮利是非常错误的,中国如果单纯学习西方兵学“末技”,“如是以求自强。恐适足以自敝”。只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先通商贾之气,以立循用西方之基”,即发展中国的工商业才是出路。

    这眼光见识,在晚清时候,在中国绝对是第一流的。郭嵩焘因此而名噪朝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