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現實-《逍遙小儒仙》
第(2/3)页
獨孤曌的聲音不大,但卻擁有莫大威嚴。
太和殿內回蕩著她的聲音,其他人再也不敢再說一句話。
“關于烏山郡一案,諸位愛卿還有何想法?不妨大膽說出來。”
“但切勿忘了這里是朝堂,不是市井之地,那些與此事無關的事,休要再提。”
半晌之后,
戶部尚書曾萬廉上前一步行禮道,
“啟稟皇后娘娘,老臣以為,忠勇伯此事雖然魯莽,但畢竟情有可原,而且救五位三品大儒于危難。”
“朝廷可以懲處,但也不能傷了忠臣之心。”
“況且南方賑災之事,忠勇伯就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賑災之事也依然需要他去做。”
“還請皇后娘娘三思。”
獨孤曌看著曾萬廉謙恭的模樣,丹鳳眼中流露出一絲波動。
太和殿里驟然變得壓抑起來,再也沒有其他聲音。
良久,獨孤曌方才緩緩開口,“烏山郡一案,忠勇伯行事魯莽。”
此話一出,在場眾人的面色微微一變。
僅僅是第一句話,就對李長安有了定論。
不是有罪,而是魯莽。
這個詞,很微妙。
重一點就是罪責,輕一點就是無傷大雅。
處于二者之間。
“文昌碑無法徹底歸位,忠勇伯當盡力解決。”
“南方賑災結束之際,若能解決此事,記大功;若無法解決,再酌情處置。”
獨孤曌說完之后,也不給其他大臣再說話的機會,揮一揮衣袖,“退朝!”
散朝后,一眾朝官三三兩兩離開太和殿。
趙鏡眼中帶著一絲怒氣,走到曾萬廉身邊,
“大人,烏山郡文昌碑一事,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李長安和此事并無太大關系……”
曾萬廉輕嘆一聲,“這就是皇后娘娘的帝王心術啊,李長安在南方的功勞越來越大,總要給他找點罪責,你難道看不出來?”
“正是因為看得出來,才更讓人憋屈。”趙鏡說道。
“你啊,多大年紀了,還這個脾氣。”曾萬廉點了點趙鏡,
“回去吧,就算李長安解決不了烏山郡一事,朝廷也不會真有什么罪責下來的。”
“最多就是抵消一些南方賑災的功勞罷了。”
——————
朝廷的旨意還未到,但朝堂上的爭論,已經先一步傳到了南巡鎮撫司。
此時的李長安,正和趙洪山坐在書房。
至于另外兩位尚書大人,已經氣呼呼地登上云霞寶船返回京城。
烏山郡看似回歸,但又沒有回歸。
只能說是在完全一統的路上,往前進了一步。
所以朝廷的分封圣旨還不能頒布,他們留在這里也是無用。
況且還有一個踩了他們面皮的李長安在這兒,再留下來除了生氣還能做什么?
書房里,趙洪山拍了拍李長安的肩膀,“朝廷的旨意再過兩天應該就會到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