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忽必烈之死-《葬宋》


    第(3/3)页

    由于事情来的突然,甚至连继承人也没有来得及指出是谁,蒙古各个贵族接着筹备召开了忽里台选举继承人。

    这种情况,让成吉思汗的子孙们纷纷兴起了贪婪的念头,在岭北、辽东和西北之地,破天荒的都停止了战争的步伐,每个阵营都竖起了白白的旗帜表示哀悼,无论是海都或者是伯颜的大军。

    忽必烈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死,竟然为蒙古带来了一段时间短暂的和平,虽然这和平大家都是为了保存实力来争夺帝位之用。其实作为大元王朝的奠基者,忽必烈的开始就考虑到建立一个井然有序、避免纷争的皇位继承制度。要不然他也就不会可能成功的将储君的位置从真金转移到铁穆耳的手里。然而,他选定的继承人却都已经亡故。

    也可能这么悄然无声的死去给他带来了一切的清净吗,但是却为整个蒙古一族带来了深深的灾难。为了统治他所征服的中原和江南,他需要定居下来,并接受定居属民的一些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观念。

    但是,他这样做了,他领导下的许多蒙古人就开始反对他。事实上,当他把他的居所迁往位于中原的大都时,他的那些蒙古部族便开始反对他了。首先是他的弟弟,然后是他的海都和乃颜,纷纷向他的统治权威发出挑战。

    他们虽然没有能够推翻他,但是行动表明,蒙古世界内部已经开始分裂,而这种令人不安的分裂最后将导致蒙古帝国的崩溃。忽必烈当然还有其他选择。他可以继续保留草原领袖的身份,放弃治理中原和农业社会的打算,那么他的游牧同胞或许就不会反对他了。但是,如果那样的话,他就无法获得汉人的忠诚和支持,而除了简单地剥削以外,他根本无法治理中国。

    起初,他曾试图迎合汉人。他建立了一个类似传统中国王朝的政府,而且通过采用儒家礼仪,赢得了许多汉人的拥戴。虽然他没有采用汉人传统的科举考试取士制度,但是他仍然聘用了许多汉人在他的朝廷担任要职。

    然而,在他人生的最后十多年当中,他发动了一连串代价高昂的军事远征,损失惨重。对日本和东南亚进行的这些战役,除了转嫁内部矛盾之外,对元朝毫无裨益。

    bk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