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七章 女主人-《大魏芳华》


    第(1/3)页

    早上秦亮去了太极殿西堂,在东侧的小厅中,先后召见了两拨人。

    有尚书省的辛敞、王经、诸葛诞等,接着是几个九卿、平章政事堂的侍中。

    他也随意看了一些奏章。大多只是看完便放下,有必要才回复。

    大晋开国之后,奏章都有含日期的编码,当值官吏会记录,哪些奏章被皇帝查阅过。

    因为其中有些奏章内容是施政建议,并非紧急事务、不处理不行,所以秦亮看过之后不管,照样不会有什么问题。

    或者一些事不涉及颁布法令、大臣任免等,原先在汉朝属于丞相的职权;朝廷的三省官员也能斟酌处理,知道皇帝看过就行了。

    此时不是没有丞相,实际是多相。中书省二人、门下省平章政事堂的侍中、尚书省左右仆射,干的就是丞相之事,争议大的事就让皇帝裁决。这也是魏国以来,朝廷要向三省六部制发展的动机。

    相权不可能没有,皇帝一个人管不了那么多事,但可以分权。

    秦亮今日只口述了一道诏令,给廷尉府。第二拨觐见的人里,正好廷尉陈本就在场。

    内容是下令并州、冀州部分郡县,以及司州的河内、河东二郡,继续通缉羯人,窝藏者治罪,不给羯部残留以任何逃脱的机会。

    至于窝藏羯人罪,具体怎么惩罚比较模糊,只能让郡守自行处理。

    主要是民间信息传播缓慢,百姓没听说法令、或者明知故犯,不好明确判断。法令中若是规定太死板,反而容易引发新问题。

    秦亮专门下诏令,实在是在他的印象里,羯人干的事最为拟人。他不是太了解后世的情况,但看过一些零散的记载,比如羯人留下了一大批没殺掉的妇人随军,白天用作享乐,晚上就做两蹄羊,走到关中还剩下五万人,直接沉入渭水。还好那些事都不可能发生了。

    陈本等人拜别,秦亮便回到了里屋。里屋的空间比厅中更小,也暖和一些。

    秦亮在几案后面坐下来,又翻开了昨晚那幅地图来看,犹自思索。

    近期他比较关心的事,只有两件。其中就有陇右河西那边的问题,不过并不急迫。

    另一件是天下一统之后、土地制度亟需确定!

    原先曹魏那套战时体制,肯定不能继续沿用,加上后来增改得比较混乱,必须要重新制定。

    这种属于大政方略,立法范畴,必须要秦亮出面决策。

    皇帝名义上拥有几乎所有大权,包括立法、行政、征讨等决策。至于能不能用出来,政令是否能出洛阳宫,那是另一个问题。

    秦亮此时还在看陇右那边的地图,乃因他发现,两件大事实际上有关联,最好提前放在一起考虑。

    确立田地制度之后,就要明确征税徭役的规矩。

    陇右、河西,甚至关中一部分地区,还有不少内附胡人。朝廷对全部臣民,都要稳定地征税徭役,内附的胡人部落,自然也应该承受同样的负担。

    如果征税徭役就要反叛,还要怪当地刺史与胡狄失和?哪有那么便宜的事,那只能以德服人了。

    秦亮正慢慢琢磨,里屋的门便被人轻轻推开,他抬头一看,原来是羊徽瑜。

    “拜见陛下。”羊徽瑜提着个食盒,美目低垂,屈膝作礼。

    见秦亮点头回应,羊徽瑜便走了过来,与秦亮同席,一边打开木盒,一边柔声道:“妾炖了鸡汤,放了参、枣。”

    且不说鸡汤究竟补不补,秦亮觉得自己根本不需要补!

    不过一股独特的香味扑鼻而来,煮参的气味给人一种药膳的错觉,秦亮顿时有了食欲,带着笑容应了一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