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没办法,说难听点,摊上这样的病,本来就该死。有钱嘛能重活一次,没钱嘛就是顺应自然,没什么好抱怨的。药企研发新药,投入都很大。如果为了照顾普通病人而低价出售药品,可能十几、二十几年都无法回本。这么长的投资周期,以后谁还敢投资研究新药啊。如果药企都不愿意投资研究新药,最终受罪的是整个人类。所以,我们应该支持新药稍微贵一些,更何况是这种起死回生的神丹妙药呢?” …… 根本就不需要杨辰多说话,这些人就主动支持他定高价。 但是,现在有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摆在面前。 特效药缺乏有效的人体实验,无法批准上市。 杨辰:“所以我才特意寻找了两个非常热门的病人过来接受治疗,顺带着算是给我们试药了。如果不是因为这个缘故,我也不可能给他们80万两针,而是160万两针。” 众人大吃一惊。 80万两针救一命,大多数城里人都能承担得起。 160万两针救一命,就算是城里人大多数人也承担不起啊。 海城卫生局副局长李正辉说道:“杨董,80万两针,我们都支持,也觉得很合理。但是您定价160万两针,这个……真的是有点贵啊。这就不是卖房子能解决的事情了。” 其实这两针定价20万,永康只要和晓光医院都能获得200%的利润。 这个药不需要分担所谓的研究经费,因为没有研究,是系统奖励杨辰的药方和样品。 主要的成本就是材料和研究员的工资等,其实并要不了多少钱。 杨辰说定价160万,只是暂时这么想而已。 具体定价多少,等市场反应再说。 如果160万也有很多病人过来求药,那就合理啊。 如果160万确实阻挡了大多数病人求药,那就适当再降一点。 但是杨辰的心理价位是100万两针,二三线城市一套两居室或者小三室的房子价格。 杨辰:“李副局说的对,这个价格确实高了。所以,也不能让病人全额承担,还是纳入医保吧。你说对吧?” 李正辉满脸尴尬。 这么贵的药短时间内不可能纳入医保,医保承担不起啊。 再说了这事也不是他们能决定的,需要国家层面才能决定。 看完了实验室,杨辰又带着他们去了晓光医院,见到了那个病人李芸。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