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虽然引来了不少的反对理论,但是经过几年发展,人们已经逐渐相信了该学说。 这几年来在威廉四世的明暗两面推动下,达尔文进化论在荷兰传播也助长了这一思想,大多数荷兰人都赞成达尔文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帮慢慢将这一信条应用到了自己的社会生活中。 “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个人利益市人民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同时人又是理性的,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人们能在个人的经济活动中,获得最大的个人利益。如果这种经济活动不会受到干预,那么,经由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人们不仅会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还会推进公共利益” 1862年1月,威廉四世在荷兰国会上,左手持堪称经济界的圣-经《国富论》,捧着《进化论》, 他要求荷兰国会和政府推动民众思想开发的同时, 也要求在社会经济中发展自我调节能力, 为经济自由竞争的发展提供真实的土壤。 由于威廉四世的强力支持, 这两种思想在荷兰的传播,都进一步使得荷兰人坚定自由放任的经济策略。 1862年年初,在荷兰排名第三、世界排名第21名的格兰宁根大学里面的经济学院院长萨克姆教授,时常在课堂上用适者生存的理论给学生们进行类推,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萨克姆的观点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社会达尔文学说。这一学说的提出,人们的商业活动和社会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达尔文适者生存理论的支配。 显而易见,崇尚自由的荷兰人不喜欢政府对经济进行严格的管制,但是这并不表示他们也会反对政府在经济领域实施一些规范性的举措。 正是在这样的意见下,荷兰内阁政府和州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及经济管制措施。最为显著的就是银行法、关税、完善立法机构的额内部结构以及公用土地给与铁路公司。荷兰人并不认为这些法规与自由竞争的理念相悖,相反,正是这些法规为荷兰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自由空间。随着大型企业和金融组织的发展以及荷兰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动,荷兰人渴望获得更多的工业化带来的商品成果和服务,同业也担心新的社会关系所带来的的负面影响。 逐渐的发展起来的大企业形成了垄断,他们强大的势力已经对社会的稳定有序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荷兰精英对于工业巨头的担心主要集中在垄断上:加入东印度公司继续存在,他们之前拥有150条运输船,会垄断荷兰往返世界各地超过80%以上的运输能力,然后抛出高额的垄断价格,势必危机运输行业的权益,对荷兰海外贸易形成自我打击。降低荷兰的工业化中运用海外资源的便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