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波云诡谲的政治旋涡-《大明太师》


    第(3/3)页

    这太他娘关键了。

    扶正吕氏,朱允炆既嫡又长,和皇明宝训卡的严丝合缝。

    另外,就关于朱允熥这个嫡出是否因此变成庶子,压根无须争论。

    因为礼法的规矩不是礼部定的,是朱元璋定的啊。

    皇权时代,尤其是大明朝,谁的规矩能大过朱元璋!

    礼部的官员谁敢站出来怼朱元璋,说他这么做与礼法不合?

    所有的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推进着,可围绕着朱标这个核心安排的党派班子却坐不住了。

    大家都把筹码下注在了朱允熥身上,现在倒好,等将来朱标继位,太子的位置落到了朱允炆身上,那我们怎么办?

    就此退出权力核心,把绝大部分政治红利让给吕氏一族吗。

    人的屁股坐在哪自然要为自己的利益摇旗呐喊。

    常茂、冯胜、蓝玉齐齐支持朱允熥的行为,让朱元璋感受到了威胁并因此而愤怒。

    他担心自己死后,朱标继位会顾忌军方的态度,转而立朱允熥为储君,违反自己一手颁行的皇明宝训,使皇权蒙尘。

    常茂说的话,让朱元璋多疑的心联想到这是不是来自军方的试探?

    是不是来自朱标的试探?

    一旦那日宴上朱标开了口,蓝玉、冯胜、李景隆等人纷纷附和,那就太可怕。

    这是一股足以支持朱标发动兵谏的力量,虽然这个兵谏注定不可能成功,可也添堵啊。

    朱元璋是镇压还是不镇压?

    镇压了,就要废除朱标的太子之位,不镇压,像玩笑话说的那般,把自己绑起来给朱标送过去,皇位易主,那么朱标这个靠着兵谏上位的新帝就要倚重军方,从而立朱允熥为太子作为政治交换。

    皇权依旧蒙了尘。

    到那时,朱元璋是进退维谷。

    是陈云甫的放纵胡闹,使得宴会不欢而散,也使得常茂说出来的话没有得到任何人的回应及附和。

    气急败坏的朱标甩袖离开,他甚至没有来得及注意常茂说了什么,或许就算注意到,当时气火攻心的他也无暇再去思考更深的一层含义。

    历史本身只有一行行空洞的文字,可对正身处于此时此刻的陈云甫来说,这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眼前事。

    他,正身处于恐怖的政治旋涡当中。

    等到朱元璋回京,朱标领百官接驾,当时朱元璋先走到了蓝玉面前、后又走到常茂面前,又去敲打了一番陈云甫,最后,找到了詹徽。

    “京中如何?”

    詹徽回“诸事顺遂。”

    您交代的事,臣都办好了!

    朱元璋满意点头。

    “甚好。”

    什么甚好?

    朱元璋要想问京中如何,怎么也轮不到都察院左都御史来回吧,他要问也得问陈云甫这个通政使文渊阁大学士!

    那时候陈云甫还跪着呢。

    朱元璋敲打够了,才让陈云甫起身。

    你那么聪明,应该知道朕什么意思了?

    所以才有今日的朝会,蓝玉没有出面,陈云甫一吭不吭。

    一旦蓝玉在场,这个没脑子的二货很可能也站出来替常茂求情。

    那么好,蓝玉案就势必要炮制而出。

    株连大狱一旦发动,那又是上万颗人头落地。

    不让蓝玉来,陈云甫做的就是顾全大局,朝会上别闹得太凶,别在朱元璋的怒火上再浇油了。

    复完盘,所有的诡谲也就算见了光,剩下的事,其实也就没什么事了,常茂冯胜一死,这事到此为止不好吗。

    陈云甫愁啊。

    现在看来,朱标又是动了恻隐之心,打算找朱元璋打擂台呢。

    这位太子爷,咋就那么不让人省心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