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很快,一行人终于回到了赵玄之前居住的府邸。 这里虽然已经闲置了很长时间,不过还是有人定期来打扫,所以倒是不需要收拾。 推开门走进去,赵玄径直带着淳于越朝着书房走去。 “老淳,来帮我写首诗!” “哦?公子又要作诗了?” 淳于越闻言顿时有些激动。 赵玄平日里很少作诗,但有时候无意间吟出的一两句,都堪称千古绝句。 当淳于越铺开宣纸,拿起毛笔蘸墨的时候,赵玄已经轻声诵读出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这?” 这首诗的前面两句一出来,淳于越就当场愣住了。 这两句诗,仿佛在淳于越的脑海中刻画出了一道深刻的画面。 一个衣着朴素的农民,顶着炎炎烈日,挥舞着手中的锄头,在田里辛苦的耕作。 身上的汗水,如同下雨一般,纷纷落在地上,浸湿了泥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最后两句诗,画面一转,小小的禾苗长大,成熟,经过收割等各种繁琐的处理后,被送到了别人的餐桌上。 这看上去普通的饭菜,背后却是用无数农民的心血和汗水浇灌而出。 此时淳于越才终于明白了,赵玄为什么会因为浪费食物的事情而愤怒。 那些士子阶层们,所浪费的根本不是食物,而是百姓的血汗。 身为齐地大儒,淳于越也算是比较有身份的士子阶层。 在这之前,他不是没有见过浪费食物的现象,甚至十分严重。 甚至,在大秦饥荒最严重的时候,无数百姓连草根树皮都没得吃,只能活生生饿死。 但咸阳城的那些贵族们,依然是每天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仅仅是一顿家常饭菜,就能摆出一大桌宴席。 遇到稍微不合口味的饭菜,根本看都不看一眼,直接全部倒掉。 每天光是咸阳城倒出来的泔水里的食物残渣,就顶的上寻常百姓辛苦一年的口粮。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