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黎明-《挑灯看剑》


    第(2/3)页

    秦桧缓缓摇头,望着勾龙如渊,眼神里浮起了一丝笑意道:“老夫说的不是岳飞,是你!”

    …… ……

    “喝!”赵匡胤手控缰绳,一发力间,一匹正自向右侧逸去的战马长嘶人立,又回到了那正快速奔弛的战马群中,赵匡胤的身形却已然又再度飘起。

    在那沉沉暗夜之中,他直如一道黑色闪电,纵横飘移于前后足有数百骑的马群之中,不断调整着一些偏离了路线的战马的方向,身影变幻无定,直似是缈无实质的虚影一般。

    蹄声翻滚,他一个人,居然操控着数百匹战马,直向顺昌城方向弛去。

    其他跟随他前来的敢死队战士,也自有样学样,每个人都施展开了自己身法的极限,在马群中左穿右插,驱赶、调整着自己能力所能控制的最大数量的马群,跟随在赵匡胤的身后。

    金人这枝先锋部队,在这一夜的混乱屠杀之下,已然死伤殆尽,但赵匡胤却又怎么肯放过那一万五千余骑如此的优质战马。

    大宋自几个产马地为少数民族割据以来,自来缺马,更何况并不是所有的马都能成为战马的,单是“拉背”这一关,就要淘汰掉大多数的马匹,是以大宋军中一直难以培养出一支成规模的骑兵。

    直至宋室南渡之后,岳飞、韩世忠等中兴四将在与金人的野战中,不断收聚战胜俘获的马匹,才勉强凑取一支七千余骑的马战队伍,在郾城、仙人关、和尚原等关键性战役中,这支骑兵便如开了刃的尖刀一般,来往奔突,直令金人闻风丧胆。

    可惜自岳飞被召回之后,这支大宋开国以来最具战斗力的骑兵队伍居然就这么被硬生生地拆散了开来,数年荒疏于操练,更兼喂养不得法,绝大部分战马早已退化殆尽,再不堪使用。

    赵匡胤一直便有重组一支骑兵战队的打算,但却一直很头痛马匹的来源,更何况,纵有再多良驹,要训练成战马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事情。

    所以他绝不肯放过眼前这一万余骑在名闻天下的大金铁骑中又复千挑万选出来的战马良驹。

    纵跃于急弛的马匹上,飞速卷来的劲风带起急雨,刮面生疼,赵匡胤不由得有了几分想纵声长嚎的冲动。

    虽然他纵横沙场数十年,骑术精湛,但如此以一人之力纵控一个数百骑的大马队的举动,也是从来未曾有过。

    自然,这也是因为这些专供“铁浮屠”部队使用的战马,久经训练,只要领头的马往一个方向跑了开去,后面的大部分战马自会跟随其后,也自省了许多事情。

    而那些战马每三骑之间,均以勾锁相连,更是使得他可以纵控的战马数量,无形中增加了三倍之巨。

    但尽管如此,他在这沉沉黑夜之中,要纵控这奔腾开来方圆足有数里的马队,侥是以赵匡胤的功力,也不由得额头微汗。

    身处在这个马队的圈里,只要纵跃闪避间哪怕有一丝差错,误堕马下,纵然功夫再为高强,也必然被千万匹马蹄踩成肉泥。

    他吐气开声,声音远远地传入了跟在他身后的每一个人的耳中:“各位弟兄,若是控不住马,便千万不要勉强。”

    “对我而言,你们任一个人的性命,都要比一千一万匹最好的战马,还要宝贵上十倍!”

    “是!”

    “将军放心!”

    众人轰然应诺,却是每一个人的身形,反都更快上了几分。

    虽然他们大部分人只知道眼前这位在数百匹马背上如履平地、纵跃如龙的汉子是新来监军观察使,而不知道他便是当今的天子官家。

    但这也就尽够了。

    自来有不怕死的将军,便能带出不怕死的士兵

    大宋朝的英雄儿郎,又有哪一个将生死放在了眼里!

    柳大顺扬声长笑:“女真蛮子费尽心血给我们弄出来的这份大礼,我们又怎么能不赏这个脸呢?”

    “哈哈哈哈……”

    所有人都自放声大笑,带着满身的风雨,将那金军大营里的嘶吼喊杀声远远地留给了身后的黑夜。

    …… ……

    “我?”饶是以勾龙如渊的修养,一时亦不由得有几分目瞪口呆。

    他自幼受学高士,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是以虽是甫入官场,但却绝非是对于朝局政务,一无所知之辈。

    也正因此,他才在细细考量了包大仁的条款之后,急急前来面见秦桧。

    虽然名义上岳飞身为临安留守,秦桧则只是作为佐贰同知临安留守事,但事实上谁都知道,在这临安城内,真正要做成任何一件事情,必然少不了秦桧的点头。

    毕竟秦桧当国十余年,满朝堂上的大臣,绝大多数尽皆出于其门下,虽然自当今天子官家由风波亭中救回岳飞以来,朝中颇有些善于察颜观色的大臣们,对于秦桧的态度,已然有了些微妙的变化,然而在当今天子官家不在朝中的时候,秦桧对于朝臣政务,还是拥有了绝对的影响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