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对自己之前在门外的所作所为深表歉意。 这齐泰能处!是条汉子。 “算了!”朱允炆甩了甩手,也算是打累了,收回手,坐回到自己的皇榻上,看着跪在自己跟前的黄子澄、齐泰。 “来,你们两个都在了,现在一起给朕说说,当下朕该怎么办?” “陛下,臣之前说的都是大实话!应该派遣臣去替换方学士,臣必定不会辜负陛下重托,把北方蛮子赶出我大明土地。”齐泰挨完打依旧不长记性,反而因为黄子澄在场,更加有了底气,更大声的喊道。 语气确实臃肿了点,但是慷慨激扬的模样,能证明,这确实是个忠臣,只是这智商可能是真不行,不然也不会盲目的自信,当一位普信男。 “算了,这厮靠不住。”朱允炆扭头看向黄子澄。 黄子澄身体一直紧绷着,很紧张。 这会看见朱允炆看向自己,猜测是想让自己表态。 跟齐泰一起力挺齐泰替换方孝儒,为陛下保住陛下的近臣亲信之一。 “臣黄子澄斗胆谏言,齐尚书说的对!陛下可让齐尚书替换方学士。” 朱允炆听完两人的谏言,摸着下巴寻思着。 说实话,他觉得齐泰说的话有前半句是对的。 当下时局动荡。 外族窥视我华夏土地。 前线还有方孝儒这个坑货。 内还有各个叔叔藩王们对自己的皇位虎视眈眈。 如果自己继续让方孝儒指挥三军,外族必定攻破大明防线,大明土地必定生灵涂炭。 最后很可能会演变成五胡乱华,饥行遍野,食不果腹,血尸满地的场景。 他朱允炆虽然身为穿越众,不是这个朝代的人,但是穿越前是军人。 对于那份爱国的情怀永远不变。 一直以自己是位中国人,汉族感到自豪。 也就决不允许外族践踏我汉人的江山土地半步。 所以当务之急应该是找人替换掉方孝儒,方大聪明。 就算阵前换帅是大忌也得换,毕竟再让方孝儒这么打下去,大明亡已。 “嗯,两位爱卿说的对,那么除了齐大人之外,两位爱卿还有其他好的人选没有?” 齐泰扭头看了眼黄子澄。 两人心里心知肚明,现在可能跟自己猜的差不多。 朱允炆想保住方孝儒。 当然,齐泰已经试过一次让自己替换方孝儒。 结果挨打了。 显然陛下是看不上自己。 也就为了不让自己被打的更惨,咬着牙讲道:“陛下!要不然就让黄学士去前线辅佐方学士。” 3天之守国门。 黄子澄难以置信的瞪大眼睛,看向边上的齐泰。 他有几分本事,他自己可太清楚了。 和那位自信到赛似诸葛孔明的方孝儒不同。 黄子澄有点自知之明。 现在就连方孝儒都不行,自己上去能干什么? 搬砖估计都费劲,更别说率兵打仗,持剑砍人这等要命的大事。 至于朱允炆听了齐泰的话,站起来直接给了齐泰一大嘴巴子。 这齐泰果然脑子有问题,这大聪明绝对没辜负了他的美名。 当下时局,你齐泰身为兵部尚书,打仗总比他黄子澄一位学士厉害吧? 你兵部尚书都不行了!还让他一个读书人去领兵? 你脑子里怕是装了大粪! “陛下…”黄子澄见到齐泰又挨打,跪在边上心里更慌了。 这陛下到底几个意思? 你说事就说事。 现在没事就虐待我跟齐泰干什么? 难道是我跟齐泰的个人分量都还不够? “不行!你们两个都不行,得让其他人来。”朱允炆没好气的讲道。 黄子澄心里一惊! 果然,是自己两个人的份量不够。 陛下还想再拉其他人下水。 可拉谁好呢? 现在看朱允炆的态度,应该是想打胜战。 所以朝廷里那群跟自己一样,靠嘴皮子打仗的文臣肯定不行,得全部排除在外。 缩小范围也就剩下那群武将。 可是这群武将里谁最厉害?谁最有领兵的才能?还能对自己威胁最小?谁最后打赢了还能替方孝儒说话,保住方孝儒? 黄子澄因为过度紧张,暂时还想不到。 反观朱允炆,好似早就看穿了黄子澄的想法。 上去就是一嘴巴子,扇的黄子澄龇牙咧嘴。 “朕告诉你们!这次要是还继续输下去,你们两个都得给我死!天王老子都保不住你们。” 朱允炆很生气。 这都快要亡国了。 这两人还在这里磨磨叽叽的! 难道是觉得这个国家没了?你们还能有当下的地位不成? 至于齐泰,在见到黄子澄被打后,也顾不得保不保方孝儒,先保住自己才最重要,也就立马想到了一个人。 “陛下,臣觉得宋忠,宋大人可行。” “不行!宋大人身为锦衣卫指挥使,咱京城的护卫还需要宋大人保护,以臣看,李景隆李大人最为合适!”黄子澄立马回过头来有些着急的说道。 虽然宋忠能领兵,但是在他黄子澄看来,身为太祖留给朱允炆的重臣李景隆更加合适,跟自己的关系更是不错。 再加上李景隆的领兵才能也还行。 当下就应该重用李景隆。 “李景隆?”朱允炆人听傻了。 不说这李景隆,朱允炆自己还想不起来。 现在黄子澄一提到李景隆,就不得不说这位大明战神之一,还是将门之后的皇亲国戚李景隆。 在兵力优势于燕王朱棣的情况下,被打的兵败而归。 要不是占着皇亲国戚的身份,估计早就被拖出去砍了头。 至于后世说这人有领兵才华,对此朱允炆不敢赌。 当下如果走错就是国破家亡。 他可以对自己不负责,但是绝对不允许对这个国家,对整个民族不负责。 所以!朱允炆再次给了黄子澄一巴掌。 黄子澄被扇的有些懵。 回想起过去的朱允炆。 那可是对自己客客气气的。 从来不对自己动手,永远都是礼贤下士的态度。 可现在怎么生了一场病,就变性了? 不但对自己轻则动手,重也动手,完全像是变了个人一样。 “你还我过去的陛下!”黄子澄在心里呐喊着。 朱允炆可没空理会黄子澄。 重新坐好后,继续寻思起了人选。 当下大明王朝最能打的是谁? 那肯定是自己的叔叔朱棣。 要不是历史稍稍发生了改变。 北方的外族快速统一,并且入侵大明。 当下估摸着朱棣已经在造反的路上,随时准备把自己赶下皇位。 “你们说我四叔燕王朱棣怎么样?” “!!!”齐泰跟黄子澄同时一惊。 实在没想到朱允炆会说出这个名字。 就算历史发生了改变,但是两人依旧是想着要削藩的。 现在如果重用朱棣,等他拿了更多的军功。 日后削藩怎么办? 会不会有更多的将士投靠朱棣? 到时候镇压不住,朱棣造反了怎么办? “不可啊陛下!绝对不能去让燕王领兵!”齐泰率先喊了出来。 黄子澄在边上细细想了会:“陛下,臣听闻燕王最近好像惹上了邪祟之物,精神变得不正常,就算当下去恳求燕王领兵,恐怕燕王也是无能为力。” “邪祟之物?精神不正常?”朱允炆想到了什么。 还记得没穿越前,历史上记载。 燕王朱棣,为了偷偷造反,减少朱允炆对他的怀疑,就曾今有过装疯卖傻一说。 现在给自己来这一出,难道说他燕王早就猜到朱允炆可能会恳求他?让他出兵镇压北方外族? 还是说这位燕王另外有所图,在图谋更大的东西? “不可能,燕王不可能这么傻,这明明是一件对他有利的事,他不可能装疯卖傻。”朱允炆摇了摇脑袋。 继续深思了片刻。 好似猜到了什么。 如果朱棣是在等外族攻破长城防线,进入中原地带。 他再以天神之姿,领兵大破贼寇,会不会比他守住关口,打赢这次战役更能让天下人知晓他朱棣? 更能让原先的朱允炆不敢动他? 甚至如果威望足够,他还能以靖难的借口,提前起兵入主京城,干掉原先在前线指挥失利的方孝儒,然后再以奇怪的借口弄死自己!提前让他当皇帝? “嘶…”朱允炆倒吸一口凉气。 他确实想在打退外族入侵以后退位没错。 但是还不想死。 这好不容易重生一会,要是还没干什么,或者爽一下,就莫名其妙的死了,也不知道下辈子会投胎到哪里去。 再加上他绝对不能让外族攻破防线。 毕竟他还是不敢赌。 如果外族突破了大明将士们的防线,他朱棣没守住怎么办? 提前迎接满清政权? 开什么玩笑,我大明就这么不堪一击? “不行,看样子我这四叔依旧很让人不放心。”朱允炆否定了自己原先的想法。 思来想去,好像只剩下一条路。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4朕要带着大聪明去送死? “陛下说什么?”齐泰以为自己听错了,再问了一句。 毕竟朱允炆在众人的印象里很弱。 武力值太弱了。 怎么可能会想着亲自上战场。 “朕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朱允炆这次的音调提高了不少。 当下!他不得不这么做。 四叔燕王朱棣靠不住。 早先跟随太祖打天下的优秀将领们,自从自己的老爹朱标去世以后,都被杀疯了的太祖朱元璋连根拔起,剩下的这批人好像真没一个拿得出手的。 至于其他叔叔、藩王。 估摸着都抱着跟朱棣同样的想法。 就怕到时候在前线立了功,自己这个大侄子翻脸不认人,回头就给人家砍了,抄家,削藩。 “陛下不可啊!你乃万金之躯,怎么能去那种地方!”黄子澄大声劝道。 他是真心不想让朱允炆去前线。 毕竟那地方战火连天。 万一一个闹不好,朱允炆这柔弱的身体,还真就得死在前线。 之后他们这些臣子该怎么办? 万一藩王借机这个时候起义了怎么办? 这好不容易见到活着的朱允炆,可不能让他再死过去。 “都别说了,朕意已决,朕要去前线,谁要是敢拦着,朕诛他满门,十族!”朱允炆大声讲道。 他去前线,除了要守住国门之外,还有一点自己的小心思。 如果自己这次在前线遇上点小麻烦。 受个小伤什么的,自己这个当皇帝的是不是就需要好生休养一下? 在修养的这段时间,他完全可以让那些叔叔们干点事。 就好比朱棣… 呸! 好比其他个叔叔们,但凡在这时候,见到自己受伤,子嗣年幼,都应该有点小心思吧? 到时候自己再看看谁最强,在不霍乱中原的情况下,以自己有伤不能治理国家,子嗣年幼为由的前提下,直接传位给这位叔叔或者藩王。 即不会让天下大乱,也不会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妥。 至于我朱允炆。 在退位之后成功完成了系统的任务,正式成为一位拥有系统的穿越众,高兴了可以为国效力,不高兴了还能享清福,得永生岂不美哉。 “不愧是我!”朱允炆越想心里越高兴。 这天子守国门守定了。 至于齐泰跟黄子澄? 你们不是不想让朕去吗? 你们不是怕朕战死杀场吗? 那你们就跟朕一起去。 到时候如果你们死在战场上。 我朱允炆也算是为大明王朝除害。 “陛下…真的不可啊…”齐泰冒死谏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