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琉璃,肯定是古法琉璃,亦称琉璃。 这种琉璃是在1400多度的高温下烧制而成,经过十多道手工工艺的精修细磨,整个过程纯为手工制作。 在高温1000c以上的火炉上,将水晶琉璃母石熔化后,而自然凝聚成高贵华丽、天工自拙的琉璃。 其色彩流云漓彩、美轮美奂;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 琉璃生产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代李亢在《独异志》中,有这样的记载。 开元间,有长安贩夫王二狗者,尝往返淄郡贩丝,微利也。 一日,孤馆遇盗,财物尽失。 二狗叹曰:天不助我。遂悬梁欲自尽。 冥冥中见一老者,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温文尔雅。 他左手“如意”,右手“元宝”,高祖赐封财帛星君李相公是也。 星君曰:“尔当大富贵,岂可轻生!不闻淄州出琉璃乎?” 又舍元宝一枚,乃去。 二狗遂贩琉璃,成长安首富。 又感念星君所赐,易名元宝。 到了元代,博山琉璃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 其早期产品以珠、笄为大宗,还有簪、扣子等。 笄,颜色以蓝为主,另有水晶、黑、白、茶晶诸色。 明洪武年间,除内宫监在此设“外厂”,为宫廷生产“青帘”等贡品外,民间琉璃生产也日趋发展。 景泰年间,博山西冶街有大炉4座,生产水响货和珐琅料。 嘉靖前后,增加珠灯、珠屏、棋子、帐钩、枕顶等产品的生产。 到万历年间,博山琉璃生产已成为一个较大的行业。 清初博山琉璃产品,已发展到数十种。 其销路北至神都,南至两广,东至朝鲜,西至河套地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