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特别从晚唐开始,鲁山段店窑,郏县黄道窑,内乡大窑店窑和禹州赵家门窑,出现的「雨丝状」的窑变斑彩。 这更为宋钧窑变工艺开创了先河,故有人称这种窑变斑为「唐钧」。 钧瓷数百年之盛烧不衰,有其独特的工艺特征和风格,钧瓷的窑变艺术更技高一筹,有着极高声誉。 钧瓷铜红釉的烧制成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在我国陶瓷工艺美术发展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采用简单的工艺处理,却达到了给人以美感的艺术效果。 更引人注目的郏县黄道窑,所烧制的黑釉蓝斑器,在白釉上施青蓝彩斑,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窑变工艺可能是在蘸釉之后,采用涂彩或点彩的方法,以加重色彩。 经过窑变,使其形成块状的斑彩。 这种块斑,形状各异,变化万千,黑里泛蓝,或黑釉黄斑,恰似金光闪闪,独具风姿。 瓷坯先经素烧稍冷后上釉正烧,釉层较厚。 在烧造过程中,里面含有多量的磷酸钙物质,焙烧时釉层断裂,釉料沸腾滚动。 由于各种元素重量不等,釉面沸腾 时,重量较轻的向上翻滚。 这时比重大的元素如铜、铁则向下流淌,在釉层里形成深色的沟槽; 窑变慢慢熄灭,釉面逐渐停止沸腾,高低补齐之后,釉层里往往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线条,屈曲蟠蜒。 如「蚯引走泥」,这个特点为钧窑独有。 器物底足施满釉后又抹掉,烧成后成为棕黄色。 由于钧瓷釉质肥厚失透,刻、划、印花不宜显露,所以钧瓷以釉色取胜。 它区别于其他的瓷器釉色,富有创造性,风格独具,在陶瓷的釉色美上开启了新的艺术境界。 特别是铜红釉,钧窑出品的最多。 因为钧釉的红色,是由于还原铜的呈色作用。 红釉中含有0.1~0.3%的氧化铜,还含有一定数量的二氧化锡。 在天蓝、天青和月白色釉中,氧化铜含量极低,只有0.001~0.002%,和一般白釉中的含量相近。 钧釉的紫色,是由于红釉与蓝釉互相熔合的结果。 钧瓷的紫斑,是由于在青蓝色的釉上,有意涂上一层铜红釉所造成的。 钧窑在烧成上,采用素烧和复烧两道工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