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零五章白釉绿彩-《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2/3)页

    这些瓷器上多有大面积的绿色彩斑,晕散流淌,覆盖了大部分器表。

    当器表的绿釉充分多的时候,绿色覆盖了整个器表,就成了绿釉瓷器了。

    弯弯私人收藏的一件,被认为是南河巩义窑产品的绿釉瓶,其上部可以称为绿釉器物,但腹部还可看出绿彩斑的施用方式。

    这件器物是繁密的绿彩斑,变为绿釉器物的一个很好例证。

    这类绿釉器物的特点,是绿色相对浅澹鲜亮。

    在几种绿釉器物中,色彩最为清丽明艳。

    但绿色明显存在斑驳不匀的现象,而且总体上也有较稀薄的特征。

    目前这类绿釉器物主要发现在晚唐时期,但磁州窑和南河中西部地区一些窑场。

    如新密西关窑、鹤壁集窑等生产的白釉绿彩瓷器,在北宋初期曾大为流行,并一直延续生产到北宋后期。

    因此北宋后期采用这种方式,生产绿釉器物也应是合理的。

    2005年神都市文物研究所,再次大面积发掘了位于mtg区的辽代龙泉务窑址。

    在辽代晚期地层的出土物中,发现了与这件绿釉梅瓶施彩釉方式相同的绿釉瓷片。

    这成为这种绿釉瓷器,延续生产到北宋后期的很好例证。

    以往对于定窑是否生产这类绿釉器物并不了解,后来有一件梅瓶,由于有可靠的测试数据,可以作为定窑生产这类绿釉瓷器的征据。

    绿釉的呈色剂为铜的氧化物,铅化物作为基本助溶剂,属二次入窑的低温铅釉(800—1000°c)。

    一般是先烧素胎,再挂釉低温焙烧。

    定窑烧造的绿釉产品,自中晚唐至金末,一直大量生产,器型非常丰富。

    绿釉的烧制,也许是传承了唐三彩技术,由此演变而来。

    现定州博物馆藏有属磁州窑风格的金代完整定窑绿釉刻花枕,该枕胎体粗,呈灰黑色,纹饰具典型定窑风格。

    遗址标本显示绿釉定窑产品少部分,具有刻划印剔堆贴等多种精致装饰,大多光素无纹。

    早期均使用化妆土,呈色澹绿青翠,赏心悦目,稍有别于其他窑口的呈色。

    装烧多采用三岔支钉,垫饼及泥圈等,未见覆烧芒口品种。

    定窑绿釉,应是二次入窑烧成的800°c左右低温釉。

    但就其胎来讲,也未曾见过1100°c以上产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