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禁造官样空白期-《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3)页

    永乐和之后的宣德时期,是瓷器生产的一个巅峰。

    这一时期所用青料,以苏泥勃青为主,多见“铁锈斑痕”。

    也有部分国产青料,但即便是国产料,发色也相当好。

    器型有盘、碗、壶、罐、杯等。

    尤其是出现了一些僧帽壶、绶带扁壶、花浇等器型。

    这反映了这一时期,与外域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纹饰多见各种缠枝或折枝花果、龙凤、海水、海怪、游鱼等。

    胎质较以前细腻致密,釉质肥润,多见橘皮纹。

    两朝的器物相比,永乐的器型较轻薄、秀美。

    青花发色较浓艳、铁锈斑痕更重。

    纹饰较疏朗,描绘更细腻。

    底釉较白,器物多无款,仅见“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

    宣德器器体较厚重,纹饰较紧密,底釉略泛青。

    带款器较多,有四字或六字年款,并有“宣德款布全身”之说。

    总的说来,宣德青花数量大、品种多、影响广,故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

    但是,永乐之时,已经确实有这种款了,特别是四字的永乐年制款识。

    永乐款,是明永乐官窑瓷器款识的统称。

    官窑瓷器上冠以帝王年号款,始于永乐年间,并成为定制。

    但绝大部分不书年款,少部分带有年款的,可分为青花料或釉里红料书写款、锥刻款和模印款三种。

    款识字体以篆书最为多见,另有个别楷书和行草。

    篆书款是永乐官窑瓷器上最常见的一种,目前所见皆为“永乐年制”四字双行排列。

    锥刻款和模印款,主要见于永乐单色釉瓷器上。

    位置在内底心或内壁,款字作两行排列于葵花心或单圈内。

    模印款,主要见于甜白釉薄胎印花器上。

    锥刻款,则主要见于永乐红釉或甜白釉刻花器上。

    永乐年款,无论书写还是刻、印,都笔道流畅,笔画转折浑圆,结构严谨。

    永乐年号款,常见的边饰主要有单圈、龙凤、花边、轮形、云纹、椭圆双圈。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