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想要完成一幅好的凋刻,布局很重要,但是空间表现也十分重要,这也是布局的一部分。 六骏马,其凋法就是将石分刻如屏。 每方石屏,四周留下边框。 且大小间距相等、位置设置左右对称,连续排列,营造出纪念碑式的效果。 在有限的空间中塑造形体,与其他的陵墓凋刻拉开了距离。 通过形态紧张的形象描绘,表现出空间的张力。 使观者的感受,不只局限于四方之内。 四周的边框,更是加强了石屏装饰感。 这与外部区别,更为明确地彰显主题。 在我国古代艺术中,无论是绘画抑或是凋刻,所追求的艺术审美是“以形写神”。 外在的形态再相似,也毫无意义。 只有深藏于形体之内气韵,才具有生命力且永恒。 工匠师们在“六骏”的塑造中,大胆突破,巧妙布局,刻画形象高度概括极富个性。 还有凋刻手法,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相结合。 使“昭陵六骏”。最终成为我国古代石刻艺术史中的珍品。 李世民组织创作浮凋“昭陵六骏”,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纪念战马,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在人类历史上,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家畜。 由于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古今中外以马为题材的艺术作品经常出现,并逐渐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时代精神气质的反映。 唐初的“昭陵六骏”不是直接对实际纪念者进行正面的描绘,而是以其所骑之马作为代替、象征来表现重大的历史事件。 它以写实手法和象征意义,充分显示了大唐王朝的盛世雄风。 唐代注重美术的政教功能,尤其是在早期。 与“昭陵六骏”性质最接近的,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可惜如今已不存在。 李世民为了表彰开国功臣,将他们的形象绘制在凌烟阁中。 一方面肯定了他们的功绩,另一方面在社会上树立起忠君的榜样。 “昭陵六骏”的出现,与上述作品的出现道理是相同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