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皇家御用-《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3)页

    柴窑本身就很难控制温度,这就造成温度过高、过低的问题。

    这就不能很好的把控烧成温度,自然就会造成损失。

    其中的黄釉瓷器,就更加难以把握。

    所以出窑之后,不要说窑宝(一窑之中烧制出的小极品),就算是合格的多了,都能让人惊喜。

    至于怎么鉴定烧制合格,方法也很简单,最简单的就是听声音。

    优品声音清脆响亮,杯身和杯盖撞击后,回声萦绕不绝。

    劣品声音沉重发闷,回声也不清脆。

    其次是看光泽,优品色泽如玉,而劣品色泽发灰发暗。

    再就是透光性,优品透光性很强,光泽度很好。

    在灯光的照射下,如帝王黄袍一样,透出金光。

    劣品则透光性极差甚至是不透光。

    除了声音、光泽、玉质化、透光性这些硬性特征,再就是厚度及重量。

    优品由于采用好的胎泥,瓷质很轻很薄,如玉石般柔和,劣品则厚而沉重。

    最后看工艺,工艺是不是精湛,在细节之处就可以看得出来。

    在黄釉操作上,在产品某些部位,如杯底,杯口这些细节方面,黄釉工艺处理的非常精细,劣品则是不细致。

    皇家御用瓷器之中,比较特殊的是娇黄釉、柠檬黄釉与茶叶末釉。

    这几种釉色,堪称为黄釉瓷器中的佼佼者。

    这些独特的黄釉瓷器,均有着各自的艺术魅力和时代风格。

    要知道这几种釉色,一般是皇家垄断的品种,一般人可不会制作,因为他们不敢做。

    特别是明清时期,皇权还是很重的。

    这两个时期的黄釉瓷器,多为官窑烧造。

    因为“黄”字与“皇”字同音,因此烧造的瓷器多为皇家垄断,成为皇室的专用瓷器,而民窑不允许烧造黄釉瓷器。

    这什么东西,只要涉及到垄断,一般都会出现问题。

    所以,明代黄釉瓷,特别值得一说,而民间的这种东西,就不值一提!

    明代,特别是国泰民安的几个皇帝在位的时代,各种瓷器都烧制的很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