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偶然的必然-《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2/3)页

    可以说自从在油滴盏2.0版的滴外发现了些微光晕后,陆大师就知道,自己对曜变烧制的感觉是对的。

    探寻的路径正确,研究的方向正确,自然进步就开始变快!

    自然而然,他对自己追求曜变极致幻变的步伐,就越是充满了信心!

    从此,就像脱缰的野马,    他脑洞大开,思如泉涌,曜变的烧制技艺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从2010年的第一代到现在的第八代,一代更比一代强;

    从刚出现仅有的一点油滴,到如今的神、形、色俱佳,每一代作品都在不断地升级,不断地向宋代曜变天目靠近。

    也是在此时,陈文哲看到了更多干货,也知道了为什么古代曜变盏那么难以烧成。

    百万分之一的概率,实在是太低了。

    而制作一窑建盏,速度再快也得三五天、一个星期吧?

    按照这个概率,得烧制多少建盏,才能出现一只完美的曜变天目建盏?

    所以,里面肯定有不是偶然的必然。

    刚开始也许是偶然,但是研究透彻了,就肯定能找出里面的必然来。

    这才是陆大师最厉害之处,他就找到了问题的重点。

    而且一步步,慢慢的全都实现出来。

    经过多方研究,通过不断试烧,他认为古人烧制曜变盏之所以只有百万分之一的概率,是因为他们在烧制时,其炉内温度以及气氛无法控制。

    只有在炉内温度和氛围,达到一定的条件下,才会偶然出现。

    完全任其自然,这样没有任何控制的烧制建盏,曜变出现的几率肯定就不大。

    由此他认定,曜变斑核、光晕和幻彩的生成,需要一定温度的变化和调节,从而让炉窑内的还原气氛达到极致。

    找到了感觉后,摸对了门路,陆金喜此后每一年新研制出的作品,都比上一次呈现可喜的变化!

    2013年的第四代作品,比起前三年的加强版油滴盏,进步尤为明显。

    此时的油滴稀了,结晶少了,滴外的光晕更加明显,油滴已经变成聚落的斑核,各自成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