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入窑凭人,出窑凭天-《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2/3)页

    其中艰难不仅宋代工艺师明白,现代工艺师也深有体会。

    建盏要在1200~1300度的高温下的窑内烧制,并且要有良好的还原气氛。

    今天的电窑,本身也不能自动保持还原气氛,仍需要人工投松油柴控制。

    烧制过程之中,两点要素最为关键,一是温度,二是时间。

    坯入窑后,工艺师必须集中精力仔细把控还原程度,    不能长时间离开窑炉,    不论春夏秋冬。

    要制作出最完美的建盏,需要在烧制过程中,100%控制窑炉里每个角落的温度完全一致。

    且每种温度持续的时间,精确到秒方可。

    但这近乎不可能,所以没有一只建盏是完美的。

    就是因为这個原因,建盏烧成率非常低,“往往大美之物,都是万里成一,靠老天成全。”

    因此出窑后,每窑都会不可避免产生次品、瑕疵品,并被就地处理。

    只有质检合格的产品,才可以出现在世人眼前,展现出不可言说的幻彩。

    当然,这一切都需要停火后进行冷窑,将窑内温度降下来之后,才能看到。

    当窑内温度降到规定温度时,通常在100℃以下,打开窑门,最后的成品就这样出炉了!

    正所谓入窑凭人,出窑凭天。

    在窑火的洗礼下,出窑的建盏或不尽人意,或惊艳世人。

    所以,每一只建盏在成功诞生后,还需进行一场挑选。

    有瑕疵的盏,在进行分析后,将进行销毁处理。

    而成功的建盏,便登记入库,最后出现在市面上,被人们所欣赏。

    所以,看了这么多步骤,我们会知道,建盏的步骤环环相扣,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动一则动百。

    每一只建盏都来之不易,个中包含着匠人们每一步辛勤的汗水和窑外望穿秋水的等候与期待。

    而一只堪称完美的建盏,更是可遇而不可求,这其中的精品,更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

    烧制一万个,才能出现一只精品,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机率?

    当然这里说的是精品,精品就是完美的建盏,可不是完美的窑变建盏。

    像是兔毫盏、金兔毫、银兔毫什么的,或者干脆是意外烧制出了耀斑天目盏,这些珍品往往是百万分之一的可能会出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