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二章独特无款官窑器-《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2/3)页

    或深红色逐渐晕散为浅红色;

    或是局部微泛浅黄或浅绿色;

    还有的在深浅绿色当中泛出红晕,表现出满身苔点泛于桃花春浪间的意趣。

    这些变化,全部是由于釉料组成特性,及釉料粘度变化不同,等一系列因素影响而造成的。

    只要把握住这一点,最终烧制出来的成品,虽然颜色还是有高下之分,但是想来太次的不会有。

    毕竟陈文哲有经验,他肯定要避免出现灰黑不匀的“驴肝、马肺”色,而尽可能的烧制出釉色明快鲜艳,    通体一色,洁净无瑕,红似朝霞一般的红。

    而这一切的根本,是因为红釉瓷器之中含有适量的铜。

    这个适量,就是关键所在。

    陈文哲清楚的知道,要想成功烧制出好的豇豆红瓷器,配制的釉料,含铜量一定要在0.3%—0.5%。

    这样,在高温还原气氛中,会烧成鲜艳的红色。

    这样的豇豆红釉,会给人视觉上带来意境更为深远的美感。

    就是因为有着别样的美丽,陈文哲才会在制作苹果绿釉和苹果青釉的时机,顺便烧制一批罕见的豇豆红瓷器。

    而做到了这一点,就需要开始让它变化,出现窑变。

    这时的目标,就变成了绿如春水的绿。

    苹果绿是豇豆红的窑变异色,釉面苔绿连成片,其间呈现红晕,近似新鲜苹果的丰美色泽。

    而想要完美的苹果青釉,还是要控制铜元素的含量。

    jdz烧造的豇豆红,在正常情况下,应该全部是浅红色调。

    但当工艺条件发生变化时,红色区中有时会出现大量绿斑,甚至连成一片。

    这种成片的绿斑,就是“苹果绿”。

    烧豇豆红烧成苹果绿,古人视为奇事,故称窑变。

    现代很多研究,就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凡是出现苹果绿的地方,其铜含量比同器上红色部位要高好几倍。

    这一点说明苹果绿的形成,是由于局部地区铜的富集所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