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为什么说它是战国的,因为这东西流传有序。 齐宣王五年(公元前315年),北方燕国太子平和将军市, 发动兵变攻打丞相子之。 子之成功地进行了反政变, 燕国内乱, 齐国将军陈璋攻下了燕都。 陈璋的军队攻下燕都后,“毁其宗庙,迁其重器”。 “重器”, 其中一件便是燕国宫廷里的器具——战国错金银镶嵌丝网套铜壶。 陈璋命人在该壶上,刻下了他攻打燕国的记事铭文。 所以, 这只战国错金银镶嵌丝网套铜壶, 又名陈璋圆壶, 它为战国中期的容酒器。 这只战国错金银镶嵌丝网套铜壶,通高24厘米, 口径12.8厘米,腹径22.2厘米,圈足径13.8厘米, 重6250克。 由器身和肩与腹上的网套组成, 器身作侈口, 长颈, 圆腹,圈足。 此器口沿刻有记录壶的容量的铭文, 圈足外刻有“陈璋伐匽(燕)之获”的字样。 这反映了公元前315年,齐国与燕国的战争。 这些想因为铭文,而附带的价值。 就算是不看这些铭文, 只是看这件铜壶的工艺,这也绝对是件宝贝。 其实, 就是因为这件铜壶的工艺复杂,任是谁看到都知道是件宝贝, 才会有人在其上刻上铭文。 所以,是因为这件铜壶, 才有了铭文。 而有了铭文,又增加了这件铜壶的价值。 看着眼前的铜壶,再想象一下它的名字,其实这就可以看出,这件器物的制作工艺极其的不简单。 错金银、镶嵌、丝网套、铜壶。 这些工艺,到底复杂到什么程度呢? 其他先不说,只是看起腹部, 其上焊接纵横有致的花枝。 这没什么,但是,其花枝上焊接花朵,花朵上由五个花瓣和花蕊组成, 花瓣纹饰细如发丝,共为五百七十六朵盛开的桃花。 这样就很不简单了吧?还有更加复杂的。 这只铜壶的上腹花朵上,还焊接有金银错铜圈,圈的四围焊接对衬的四只铺首。 铺首两角根部正中,镶嵌一颗圆珠。 弯曲的角梢,铸成龙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