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一章感觉如在梦中-《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2/3)页

    只是简单的看一眼,    就能看出来,    那批凌乱的堆放在一起的古董,    数量怎么也超过百件。

    就算是按照最低价格,一百万美元一件计算,    这也是一亿美元,价值六亿多人民币。

    晕晕乎乎的交易完成之后,剩下的东西也开始交接给陈文哲。

    东西太多,    肯定不能直接带走,所以现在陈文哲拿到手的只是一份文件,    上面有着他打捞出水的所有东西的明细。

    除了黄金器物、银器,其他最多的就是一些金银币。

    金银器没有什么好说的,    每一件都有详细记录。

    所以这份文件之中,着重记录的反而是品种多样,    器型复杂的银币。

    当年那个时代,使用的都是金银币,而陈文哲这一次得到的大部分是西班牙银币!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地理大发现后,西班牙逐渐占领了大片的美洲土地。

    从16世纪30年代开始,西班牙就在盛产白银的美洲殖民地设厂铸造银币。

    这些银币通过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横渡太平洋,    经吕宋(即菲国)中转后,到达我国东南沿海的闽南、东广一带。

    通过与国内商人进行交易后,又把满载丝绸、瓷器、香料的华夏商品运往美洲。

    这条海上贸易航线,被称为“中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而陈文哲知道的一系列沉船,    也全在这条中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上。

    陈文哲打捞上来到银币,主要是十字银币。

    这种银币的特征,主要是不规则,也就是说,不是后世我们所熟知的圆形银币。

    1535年,西班牙首先在墨西哥城设造币厂,按照西班牙本土的货币形状铸造“十字银币”。

    这种银币的正面为十字架图案,对角四格内铸有狮子和城堡,背面铸有早期西班牙国徽。

    “十字银币”的面值有8r(即8里尔,相当于1比索)、4r、2r、1r、1/2r五种。

    随着殖民地的扩张,西班牙还先后在秘鲁、智利、危地马拉、哥伦比亚等处设厂铸造“十字银币”。

    根据铸地标记和铸造年号区分,“十字银币”有墨西哥、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危地马拉、哥伦比亚等国铸造以及有铸造年号和无铸造年号等多种版别。

    这不过,这种“十字银币”的价值,并不太高,因为这东西的数量太多,而且流入我国的时间早且数量大。

    它是西班牙在1732年铸造圆形银币前,铸行的一种不规则状货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