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一章振奋一下国人精神(1000月票加更)-《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2/3)页

    《禹贡》是中国古代名著,    属于《尚书》中的一篇,其地理记载囊括了各地山川、地形、土壤、物产等情况。

    大家知道,    《禹贡》这篇文字,近代学者多以为成书很晚,《书序》更是被人怀疑。

    现在证明,    其文句与铭文相同,    特别是“随山浚川”全同于《书序》,    实在是令人惊异。

    现在陈文哲倒是怀疑,    《禹贡》内的很多内容,应该是出自他眼前的这尊燹公盨。

    虽然陈文哲没有把这件燹公盨内的铭文,    全部翻译出来,但是,大体的铭文是这样的。

    禹别九州,    随山浚川,任土作贡。天命禹敷土,    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看看这些语句,    几乎就跟论语中《禹贡》的一部分内容,一模一样了。

    之前,    对《禹贡》的作者说法不一,而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认为,《禹贡》为周初人所作;

    史念海在《论〈禹贡〉的著作时代》一文中,则据《禹贡》中有“南河”、“西河”之称,认定作者为魏国人;

    顾颉刚认为,出自战国时秦国人之手;

    此外,还有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的战国末至汉初说。

    《禹贡》虽然托名为大禹所作,    其实却是战国后的作品,这个现在应该是公认的。

    只不过,不管作者是谁,但是其内的内容来处,    却很值得考究。

    以前的学者都以为,《禹贡》为夏朝史官,甚至是大禹本人的著述,现在早已为学界所否定。

    但是,这些推测现在看来,也不一定就是错的。

    这本书,就算不是夏朝史官所著,可是它的来处,恐怕就是一些夏朝史料。

    那些史料,现在看,到是失传了。

    但是,在战国时期呢?在更早起之前呢?就算是在战国之后,也许还有流传呢!

    这些谁也不知道,谁也不知道这些史料,到底是什么时期断代的。

    陈文哲也就只有这么点本事,他也就能推理出这些成果。

    毕竟,他也不是研究历史的,最多也就知道一些艺术界的历史。

    所以,这东西要想发挥作用,振奋一下国人精神,驳斥一些国内外无知之辈对于华夏先祖的否定,还是需要大美院出面。

    当然,就算是大美院的历史系也不一定能行,他们很可能就支撑不起这种研究。

    到最后,肯定会变成整个大海市,甚至是成为国内文化界的一件盛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