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八章还是小看它了-《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3/3)页

    到底如何掌控,便是越窑的独家秘诀,不为外人所知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谁的技术,也不是凭空变出来的,利己是所有人的本能选择。

    只不过,现在这项技术,就真的凭空变出来了。

    陈文哲就什么都不用付出,就白得了这么一项技术、秘方!

    此时他已经十分清楚,烧造秘色瓷还得单件装烧,即用匣钵装载瓷器,一个匣钵只能装一件瓷器。

    之后一定要满釉裹足、支垫烧制,这能有效杜绝明火、叠烧产生的缺陷,提高瓷器的质量。

    从这个程度上说,秘色瓷的“秘”,不仅在于其制作方法的绝密,更在于其高昂的成本。

    其实,得到翠色,又何必这么费事呢?

    梅子青,就是一种很好的翠色,可惜,这是南宋之时才发明出来的,不要说唐代了,就连北宋都烧制不出来。

    摇了摇头,双手离开匣钵。

    先前他虽然看好这只匣钵,但是,还是小看人家了。

    人家从刚开始,就选料精良,最后制作的时候,也十分精心。

    这是一件筒型的匣钵,上面有盖,通体施满了青釉。

    仔细观察,还能看到盖和罐体之间,有着釉料密封。

    而现在,很显然都烧结在一起了。

    转了一圈,陈文哲能从匣钵外部,看到精细的暗刻纹,大部分为龙纹凤纹。

    有这样的纹饰,就代表了它的身份。

    很可能当时它的出现,就是为了烧制官窑贡品!

    看底,肯定是有点露胎的。

    从这里,可以看到它的本质。

    它的胎泥,肯定比一般的瓷器要更细腻纯净,致密度也很高。

    釉色十分莹润肥厚,虽然达不到如冰似玉的效果,但也算是顶级青瓷。

    当然,这只能算是唐代的顶级青瓷。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