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国子监官版-《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3/3)页

    但是,这么一部如同字典一样的书,你怎么编才能不漏破绽?

    所以,到了此时,这部五本的礼部韵略,应该因为其记载的内容,而被认为是真正的宋刻本。

    到了此时,还有鉴定的最后一步,那就是怎样判定这套典籍的“出身”?

    要知道,就算是宋刻本,也是有着民间刻本和官刻本之分。

    这可不一样,很显然,官刻本肯定更好,价值也更高。

    只不过,不管是什么时候,民间的坊刻本都是最多的,留存下来的几率也更大。

    比如之前在国内留存下来的那套,最终被认定属民间坊刻本。

    而这一套,陈文哲怎么看,都不像是民间刻本,因为制作的太精良了。

    还是那句话,不管是什么时候,坊间刻本,都不如官刻本精良。

    最起码官刻本排版、印刷的更加专业,不会太粗糙,这就是民间刻本和官刻本的区别。

    看第一本书,上面有着明显的官文。

    当然,有这种官文,也不代表就是官刻本,只不过是有了一种可能。

    陈文哲记得很清楚,之前那套礼部韵略藏书的主人,起初告诉众位专家的时候,就说那套书为北宋国子监官版。

    理由是那套书卷目之上,留有官文。

    其实那篇牒文,是在叙述丁度等奏进札子中的话语。

    札子是古代一种公文,多用于上奏的文件,就是电视上演的那种东西。

    尽管有这样的话“如可施行,送国子监印造颁行”。

    但这只是丁度等,进呈书时的话,不能直接证明那一套书,就是北宋广韵刊修所的雕造。

    再结合那套书装帧风格偏粗糙,且书中出现了好几种字体,很多专家认定,它不是所谓北宋国子监的官版,而属民间翻刻。

    不过,由于是考试书的缘故,内容提供的还是权威官韵。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