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你这个想法很好,但是满族和新疆的其他民族不同。满族是没有他们的一套的文化,但是新疆的各民族都信奉的是伊斯兰教,也拥有一套完善的伊斯兰文化。要同化满族容易,但是对于新疆的这些异族却是很难啊!” 乔志清感慨了声,吩咐魏子悠出了门,一个人在书房里思考了一日。 第二天,乔志清便拟定好一份关于解决新疆问题的军报,让魏子悠八百里加急发给了山西的王世杰。 军报上对于新疆的处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针对的是新疆的反抗势力,第二个阶段就是改变新疆的宗教信仰问题。 乔志清不希望伊斯兰教再在中国的各个地方蔓延,在军报发出之后,又在华兴军的统治区域内颁发了禁止伊斯兰教任何活动的命令。 凡是现有的清真寺全都要拆掉,凡是有关伊斯兰教的书籍全都收缴焚烧。 若是有人不听命令,意图反抗,全部格杀勿论。 乔志清留给了他们一条活路,人可以留,但是文化必须得除掉。 伊斯兰教义的侵略性太强,认为只有真主可以拯救人类,为了教义而打到对方甚至不惜牺牲自他的生命。这种教义最容易受到宗教领袖的唆使,而把教民都变为嗜血的战士。 在乔志清生活的那个年代,越是伊斯兰文明聚集的地方,越是充满了暴力和恐怖。 比起伊斯兰教,佛教的教义则更显得温和一些。乔志清此举也是向的和班禅示好,他已经派人给下了国书。只要他们愿意归顺新中国的领导,新中国便愿意和平的解决问题,而且可以允许他们在新疆传教。 清朝时开始实行驻藏大臣政策,代表中央政府会同监理地方事务。 职权的范围包括,高级僧俗官员的任免,财政收支稽核,地方军队的指挥,涉外事务的处理,司法、户口、差役等项政务的督察等。 此外,并专司监督有关喇嘛、班禅及其他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拈定灵童、主持坐床典礼等事宜。 但是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派驻的大臣,不是平庸无能之辈,就是失意被贬之人。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清廷将当作了发遣获罪官员,让他们赎罪的地方。 这些被派驻的大臣,往往抵达任职后。多半只有个办事大臣的名分,而不肯实心办事,惟一的期盼就是任期满后赶快返回京城。 这样,驻藏大臣在社会威信渐失。更为严重的是,一些驻藏官员贪污受贿,卖缺鬻差,鱼肉藏民,更引起民众的强烈不满。 以至后来藏族群众因不堪忍受驻藏官员“格外需索供应”的要求,而出现围攻驻藏大臣衙门的事件。 后来加上太平天国运动对清廷的打击,清廷便完全失去了对的实际控制。 在1855年,尼泊尔入侵阿里时,藏族上下坚决抵抗。而当时清政府正集中全力镇压太平天国,无力增兵抵御外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