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小……小易没说错,依靠速度足够欺负其他的船只。” 宋庆礼总觉得称呼李易为小易不好,李易地位高,年岁不重要。 “庆礼,待你身体康复,你所处位置重要,休息时可想想当如何做。” 李隆基看看宋庆礼的气色,坚信对方可以多活几年,然后那里会配合着大唐对渤海及新罗的战略而动。 “陛下放心,臣定然好起来。”宋庆礼打保票。 其他人当作未听见陛下二字,张九龄开口:“庆礼不要急,来病如山倒,去病似抽丝,刚柔有办法。” “对,小易费心了。”宋庆礼想起来自己好不好不取决自己。 “外面甲板风大,进去休息。” 李易推轮椅,给送回去,再吹一吹又咳嗽上了。 咳出来血,大家看着难受。 夕阳在晚霞衬托下变得迷人的时候,游艇来到地方,明天换陆路,泰山封禅就开始了。 这个时候不需要儒家的人,也不用道教和佛教。 封禅由钦天监负责,队伍晚上的时候抵达,一早起来就蹬山。 大家都很激动,晚上吃饭的时候喝了点酒,在游艇休息。 百姓来很多,在岸上,他们之前帮忙修一下路,好吃好喝的,今天更是有大量美食,允许打包。 第二天,天气晴朗,昨天有晚霞。 队伍上岸,浩浩荡荡地向泰山脚下行进。 李易的救护车在,固定翼无人机盘旋。 一共就不到一百里的距离,历史上来说一天过不去,队伍行进速度慢。 当下路况好,各大家族和百姓都愿意修路,泰山又是重要的地点。 马车一辆接一辆,剩下的人骑马,没人走路,走四十多公里就不用干别的了。 李易在查资料,李隆基泰山封禅在开元十三年,应该还有六年,才称为开元盛世。 路上出现了很多离奇古怪的事情,大风了、晴天了、下雨了、又晴了、遇到特殊东西了,乱七八糟的。 资料上有记载,真实情况根本不知道。 “不晓得今日有没有大风?感觉刮风也没问题。”李易嘟囔。 “有大风?”李隆基听到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