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四章 涡扇八的问题-《鏖战银河》
第(2/3)页
现在,既然秦观来到了这里,绝对不会让这些唏嘘再次出现,必须要变成现实。
“秦总,感谢您对我们项目的支持。”听到这里,马老相当感动:“我们的飞机,气动外形完全有一手的数据,上面顶个大盘子,我们也能保证飞行安全。”
“我们这款飞机,还有什么短板吗?”秦观继续问道:“如果有任何的技术问题,可以告诉我,我可以帮忙想办法。”
听到秦观的话,马老说道:“秦总,如果说问题的话,还是咱们的发动机。”
任何的飞机研制中,发动机都是一个大问题,现在的运十也不例外。
“当初,为了咱们运十项目,同步进行了配套的涡扇八的开发,但是现在,这款发动机的开发,一直都是举步维艰的,所以,我们现在总装的这架诶及,使用的还是jt3d发动机。”
马老说道:“发动机项目,一直在拖咱们后腿啊!”
汉国的航空工业,一直都是冒进的,把一切都想得太简单了,台架上的涡扇六一直问题不断,最终只能是下马的结局。
而为运十配套的涡扇八,也是这样。
华亭市接到运十的任务后,经过认真研究决定,把研制大推力涡轮发动机的艰巨任务,交给华亭长征机械厂,这是后世的汉国华亭航空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作为大型客机项目的重点配套项目。
整个项目调动了大批的工厂,仅仅华亭市的参建单位就有50多家,如部件生产有华亭电工机械厂、华亭汽车齿轮机厂、华亭油嘴油泵厂等9家单位;叶片生产有3035工厂、华亭汽轮机厂、五一电机厂、人民电机厂等8家企业;锻铸件生产有华亭重型机器厂、华亭电机锻造厂等16家单位。
他们充分体现“大团结、大协作”,“服从全局,甘当配角”的精神。在发动机研制中,开发了12项新材料,攻克了钛合金焊接、等离子喷涂、真空钎焊等数十项新工艺。1974年底首台发动机总装完成。
1975年7月1日,首台发动机上台试车一次成功,之后第二轮研制生产4台,其中,第3台用于吊装在“运十”飞机上试飞,其余3台分别用于分阶段探索性长期试车、全程长期试车和台架长期寿命试车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