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三章 如何挽救运十-《鏖战银河》


    第(2/3)页

    他出身在农民家庭,在战争中亲身经历了岛国侵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

    深感没有自己的飞机工业,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祖国的安全、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因此,他毅然投考了华亭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立志学习掌握航空技术,报效祖国。

    1952年9月根据国家安排提前毕业投身祖国航空工业建设,之后,先后参加松花江1号小旅客机、和平401号短程喷气客机及和平402号涡桨客机的方案设计,主要负责气动布局、性能计算、操纵稳定性计算等工作,为松花江1号飞机的首飞成功做出了贡献。之后,调去参加轰6飞机的仿制工作,飞机投放原子弹、氢弹冲击波和光辐射等对母机影响的分析工作;担任运8飞机设计的技术总负责人,组织领导飞机的测绘设计工作,制定了测绘设计总方案,确定了重大更改项目,为运8飞机后来的测绘试制打下了基础。

    他的一生,都是和客机,运输机之类的大飞机打交道的,所以,当祖国开始决定立项运十的时候,就将他给调动过来了。

    在此之前,汉国从未有过大飞机的研制经验,运10飞机研制,是汉国的飞机设计首次从10吨级向100吨级飞机目标的冲刺,无论是材料的采用,还是总体布局、结构、系统的选择,以及设计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手段的运用,都面临着许多新的重大课题和挑战。

    但是,马老没有退缩,迎难而上,在前几年的特殊时期中也没有放弃,争取早日将运十送上天。

    而这两年,更是运十发展的黄金时期,眼看再过几个月,就能实现首飞了。

    虽然已经年近五十,他依旧每天都在工厂里,摸爬滚打,看着飞机逐渐地变成了眼前的实物,他的心中满是欢喜,而现在,秦总又来了。

    在整个圈子里,秦总早就被大家熟知,一个个的航空项目,都有秦总的身影出现,没有他的支持,就没有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所以,马老听说秦观过来,虽然己方的项目和秦观没啥关系,还是赶紧就上来了。

    “咱们自己研制大客机,不容易啊。”秦观说道:“大客机对咱们的航空工业来说,意义重大,不管遇到多少困难,也要走下去。”

    秦观的话,正合马老的意思,他向着秦观说道:“大家现在都是鼓舞干劲,希望这款项目能够尽快完成,早日获得订单。”

    听到这话,秦观突然想到了什么。

    后世的说法有很多,运十最终下马,命运是让人唏嘘的,而自己想要让运十的项目走下去的话,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有订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