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 锡兰杂记 下-《海上长城》
第(3/3)页
比如俘虏的安排。经过摸索,俘虏们的工作有了定式。黑人们基本上就是修路修工事,挖煤烧砖,开荒种地。胡博丰为了利益最大化,意大利俘虏们被允许向家里面写信,只要肯付赎金,海抗军一概放行。没有赎金?那就继续挖煤吧,哪天出了事故哪天为止。有了这三万多俘虏,唐港几乎是一天一个样子,发展速度简直是曰新月异。
李广虽然现在已经不直接管理民政,但是唐港这里的发展还是很令李广欣慰的。最令李广满意的是炮弹和子弹的生产,犹太人自此和海抗军拉上关系之后,迅速的在唐港投资了几条炮弹生产线,现在已经开始生产子弹和炮弹。
而苏茂德的商业集团和东南亚的华人更加积极,这个年代,无论是哪个国家军火都是暴利产品。商人们遇到的问题不是资金,也不是技术,而是准入。不是每个商人都有资格生产武器弹药的,即使是美国也是如此。
但是在唐港,根本就没有准入这一项,政斧在全力的鼓励商人们投资这个项目,任何人都可以生产军火,而且政斧第一年还不收工商税,更是连关税也不收。以后军火工业也是和普通工商业一样仅仅三十税一的低税收。仅仅是在海抗军订购军火的时候,要求按照一定的比例优惠。
这种针对军火的税收政策,无论是哪个国家都难以做到。在所有的国家里,军火的税收都相当的高。
对于政策的威力,李广是深有感触的。想想中国的改革开放,说白了就是政策对工商业的松绑。仅仅是松绑了一点,中国经济就爆发出强大的活力。而唐港对于军火工业的政策,已经不再是松绑了,而是在支持,相信无论美国还是欧洲的商人们都会看见的。
已经有一个比利时商人在唐港投资,正在建一座生产手枪的工厂。如果说有什么原因,除了唐港的政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海抗军在敦刻尔克曾经救助了比利时军队一些官兵。
低税收,表面上对于政斧来说是损失,但是一旦形成了良姓循环,整个经济体就会如同滚雪球一般的迅速增大,从而形成潮流。即便是很低的税收,也能为政斧带来惊人的收益,但是这需要时间。其实即便是不能为海抗军带来直接的收益,守着弹药厂,也能为海抗军增添战斗力,也能为中国增添战斗力。
唐港现在已经有了五万民众,直接间接为军火工业服务的至少有三万人。这些产业为唐港吸引来的投资,至少在五百万美金以上,随着时间的发展,必将会更加的庞大。这也是海抗军战争潜力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里已经成为了东南亚的投资热点。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