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论“甩锅”的娴熟度-《八零年代农场主》


    第(3/3)页

    “嘶!”

    众人纷纷倒抽了一口冷气,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

    五十元?

    放在二十一世纪,不过是普通人家出身的孩子买几只冰棍的钱,就更不用说,如薛玲这般身份的二代了!

    而,眼下呢?却是七八年!物资奇缺,票证横行的年代!

    如王连长这般为部队做出过“特殊”贡献,被提拔为“尖兵连”的连长,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一百来块。

    而,普通的连长,一个月的工资,不过八十来块。

    就这,王连长一家的日子,也过得美滋滋。隔三差五,家里就会买块肉来改善伙食,每个月还会扯好几块布来做衣服。偏偏,这样“大手大脚”地花钱后,到了月底,还能存下四十来块钱。

    可见,这个时候的钱,那购买力,真是杠杠滴!

    若非如此,来自农村,没有文化,也没一技之长,只能待在家里,做做家务,带带孩子的周婶,又怎会不像家属院里其它的军嫂那般“精心”地侍候分到的土地,而是随便种一些白菜萝卜小葱之类的蔬菜,其它的菜都到附近的交易市场上去找老农买呢?

    ……

    眼见围观的大妈婶子们,正“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纷纷一幅义愤填膺的模样,话里话外都只恨不得将薛玲和其身后所在的薛家贬到尘埃里。偶尔提到方梅、钱丽和于珊等人时,虽也是一幅愤愤不平的模样,但眼角眉梢间却流露出浓浓的贪婪和算计,王红就知道事情在朝自己的期盼预料中发展,微垂的眼底不由快速掠过一抹得意。

    舆论是个好东西!

    只要利用得好了,随时都能让自己置于不败之地!

    “叔叔,也许你们觉得我在说谎,但,我有这个必要吗?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不是因为能从薛玲这个‘傻子’手里,轻轻松松就骗到那么多的钱和票,方梅、钱丽和于珊她们又怎么会跟薛玲做‘好朋友’?”

    “我知道,你们会说,这是因为她们的父母事先叮嘱过,让她们看在薛家的背景上,和薛玲这个‘傻子’交好,所以,她们才会和薛玲成为‘好朋友’。但,你们就真觉得,她们这些被家人宠坏的姑娘,会因为父母那番告诫,而将薛玲当成‘好朋友’?即便知道薛玲每个月都有五十块零花钱和大量票据,也依然能不改初心?”

    说到这儿时,王红又顿了顿,脸上浮现一抹无奈来:“当然,如果你们需要,我可以和方梅她们现场对质。再或者,你们让人搜查方梅她们家,肯定能从她们家里搜出大量属于薛玲的衣服物品和薛家的钱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