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四章 吓走恭亲王-《时空走私1859》
第(2/3)页
“是啊王爷,赶快下决断吧!”此时此刻,哪怕是最死硬的总管内务府大臣宝鋆,也不再看好北京的城防,也是一门心思的想要逃跑,“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走?”恭亲王奕?苦笑着摇头,“我们能去哪里呢?”
“我们可以去关外,找皇上啊。”宝鋆开口道。
“皇上?”奕?嘲弄般的笑了笑,继续摇了摇头,却没再说话。
是啊,皇上,这大清国还是有皇上的,可皇帝他老人家此刻不在这国都北京城,而是在承德。
正常来说,现在北京城眼看守不住了,去找皇帝也无可厚非,但奕?却不想这么做,无他,他丢不起这个人!
实际上,奕?一直很看不上咸丰皇帝,认为他不过是会装腔作势的小人,就是靠着一点小把戏,骗过了当年的父皇,这才当了皇上,论真才实学,跟自己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好吧,他当上皇帝也就罢了,反正他奕?对皇位也不是很留恋,只要这个哥哥能可好好的大清国,他也就心甘情愿的服软,毕竟胜者为王么。
可现实中,他那个哥哥当皇帝一点也不称职,做皇帝期间贪花好色不说,还十分的无能,大清国如今这幅模样,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责任都在他身上!
原本,他还把这些想法都压在心底里,可当咸丰皇帝出逃北京。并把烂摊子都给他的时候,奕?就彻底的放开了怀抱,也更加的看不起他了。
一国之君不能死社稷就罢了,可奕?认为,皇帝出逃的太急切,因为那时候的局势虽然坏,但还是能够挽回的,但就因为咸丰皇帝这一跑,把仅剩的一点军心士气都跑没了。
济南为什么这么快就被攻下?天津又为什么这么快就陷落?奕?认为这纯粹是因为皇帝提前逃跑留下的恶果!
此时的奕?,还没有真正跟精武军接触过。对于精武军的种种,都是道听途说,按照他的想法,精武军再强,也不过是被洋人武装起来的一支力量,最多就是跟洋人半斤八两。
当年大沽口保卫战的时候,已经证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要上下一心,洋人也不是不能被打败。而由此推论,只要他们上下一心,也不是不能打败精武军。
僧格林沁的失败,被奕?看成是对方骄奢淫逸兼麻痹大意。认为主要错在僧格林沁桀骜不驯,错在咸丰皇帝用人不明。
要知道,那支三十万人的大军虽然庞大,但良莠不齐。号令不一,此时需要的是一名老成持重的大臣做总帅,却不能让僧格林沁这种性格激烈的人当总帅。
在奕?看来。僧格林沁脾气倔强,性格坚毅,但却不怎么会处理人际关系,他适合当一线将领,却不适合当统筹全局的总帅。
然而,咸丰皇帝却让他当了大军的统帅,这样一来,那支大军上下之间恐怕也不会多和谐。
在冷兵器时代,一支队伍要是过了十万,最重要的不是局部战力多强,而是看组织能力,也就是靠统帅能多大限度的发挥各部的威力。
通常而言,在没有更好的通信设备之前,人数越多,反而越容易混乱,这个时候的统帅最重要的不是看你有多勇悍,而是看你会不会做人,能不能协调好各个将领之间的关系,让他们互相配合好。
如果配合好了,那就是一个巨大的力量,但如果配合不好,反而还不如一个精悍的小团队能打。
古往今来多少以少胜多的战例,大多都是精锐的小团队战胜庞大的大团体,原因就在于大团队没法发挥自己的力量,人多反而造成自己的混乱,让敌人有机可乘。
所以,早在僧格林沁带兵出战之前,奕?就分析过这支大军会败,结局也果然如此。
但是,僧格林沁失败之后,情况又不同了,那时候的奕?认为,虽然大清国更加危险,但危机也意味着机会,在外部的压力下,只要大家上下一心,那么满人依旧有机会,至少可以在京津地区挡住精武军,做到跟对方的相持。
这不是不可能,要知道,在北京就有过百万的八旗子弟,天津也有差不多的人数,只要把这些人武装起来,再有俄国人帮忙,跟远道而来的精武军打几场依托城市的保卫战,就算胜不了,起码也可以维持个不胜不败的局面。
然而,这一切的前提,都是皇帝必须坐镇京城,必须重新提振起旗人的信心才行,所以那个时候,奕?是真心实意的想要帮助皇帝,他秘密跟俄国人沟通,甚至不怕担当卖国贼的恶名,就是为了这些!
可咸丰皇帝他还是逃了,可耻的逃了,不顾一切的逃了,带走了奕?最后的一丝期望,也让他彻底的醒悟过来,决定自己肩负起拯救整个旗人的大旗!
没错,的确是拯救,因为在奕?看来,汉人一旦重新崛起,必然要反攻倒算,那他们旗人十有**就没有活路了,或者说,就算旗人有活路,估计也是那些底层的民众,他们这些王公大臣是肯定没好的。
所以,为人为己,他都要挑起旗人的大梁!
就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思想开始激进,不但跟俄国人签署了更加丧权辱国的条约,换来俄国人更多的帮助,甚至还借师助剿,借了一支俄国兵。
此外,他还同意了宝鋆的意见,对北京城的汉人大户开征平贼捐,实际上就是抢钱,然后用抢来的钱去组织一支由贫困旗人组成的新军。
本来,他自认做的还不错。经过一番愁云惨雾的大催逼,他终于从北京的汉人手中筹集到了近两百万两银子,然后还拉起了一支五万人的,全部由穷困满人组成的新军。
除了这些,俄国人的兵马也提前到来,这些彪悍的俄国兵,也给了奕?充足的信心。
不但如此,奕?还偷偷的派了一名秘使,秘密赶去天京,准备跟太平天国谈判。想要联合太平军一起攻打精武军,想着让汉人继续内斗,然后他好坐收渔翁之利,就跟当年入关的老祖宗一样。
恭亲王奕?自认自己做的这些已经够好,至少比咸丰皇帝好的太多,他也觉得在自己的这番安排下,至少可以先保住京津地区,然后再等待时机,视乎将来的格局而动。
他觉得经过自己的这番安排。将来就算不能重新拥有天下,但效仿辽国跟北宋的情况,还是很有可能的,这样至少能让旗人不至于落得个灭族的下场。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不像他想的那样顺利。
先是有十多万兵马的济南城被轻易攻陷,胜保自杀;再接着,就是桀骜不驯的俄国兵轻敌冒进,结果被对方围歼在张家屯;紧接着。刚听到太平军对精武军动手的消息,天津城就在不到半天的功夫陷落了,这让北京城完全暴露在了精武军的枪口之下。
而北京城呢?此时虽然看似有不少新军。可没经过多少训练,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而整个京城现在人心思变,旗人只想着怎么去逃命,汉人则想着到时候怎么开城门迎新主,就没有一个想着跟北京共存亡,在北京挡住精武军的!
可他们不知道,一旦北京再失手,那就全完了,因为北京不仅仅是一座大城市,他还是京城,是朝廷的正统,也是满人统治大清国的权威!
一旦京城被打下来,那大清国的权威就彻底没有了,到时候天下各地再也不会看得起大清国,再也不会看得上他们爱新觉罗家族,大清就会沦落成一个地方军阀,甚至是一个草寇,而此消彼长之下,精武军却可以声威大震,夺得天下的正朔大义!
真到了那个时候,以李永吉表现出来的攻击性,他绝对不会放过他们旗人,恐怕就算旗人想退居关外自保也不可能。
换了他是李永吉,他就绝对不会放过旗人,因为旗人现在是最虚弱的时候,而关外却不是以前的样子,反而有大量的汉人,李永吉怎么可能再放过他们?
罢了,罢了,如今一切都完了,既然皇上没种,不肯死社稷,就让我来代替他做这件事吧!
就让我爱新觉罗.奕?,紧守大清朝最后的本分,来与这北京城一起埋葬吧!
第(2/3)页